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西城市新核心渐行渐近
2011-10-28 10:54:04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薛婧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哈西客站雏形初现。

  黑龙江日报10月28日讯 随着哈西客站建设进程不断深入以及万达广场等重量级商业综合体的落户,如今的哈西已给人们带来不小的惊喜

  哈西客站主体完工、东广场具备通车功能、长途客运站开始内部装修……今年以来,哈西地区的建设日新月异。日前,记者走进哈西地区,发现昔日的“杨马架子”已彻底改变了容貌。

  腾笼换鸟产业快速升级

  采访中,哈西万达广场策划人员王先生告诉记者,正是看到了哈西便捷的交通环境和发展潜力,万达才选择了落户这里。

  哈西负责人告诉记者:“万达广场这样的顶级商业综合体项目的落户,迅速引领了哈西地区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步伐,为哈西商圈的发展增添活力。”

  哈西建设之初曾是老工业企业集中区。这里企业多数处于停产倒闭,经营不善,厂区或闲置或部分租赁。为实现腾笼换鸟,哈西的建设者们对城市综合体、高端百货、高端专业零售商场、五星级酒店等合理规划、统筹布局,实现老工业的产业升级。如今哈西已成为哈市全力打造的“四大商圈”之一,除已经开工建设的哈西万达广场、西城红场、金爵万象等项目外,今年,哈西还签订了海航城市综合体、居然之家美食休闲广场、汇智广场等九个现代商业、服务业项目,投资总额超过200亿元。正在洽谈引进的项目还有银泰中心、苏宁广场、红星美凯龙等,这些项目建成后,将为哈西地区城市新中心的规划定位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中兴’战略绝不是建设一个漂亮空壳,而是要‘腾笼换鸟’,把老城区的传统产业转移出去,把高端产业吸引进来,要强筋壮骨,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哈尔滨西客站地区建设办公室党组书记张惠涛对哈西地区的产业升级充满信心。

  城郊结合部华丽转身

  道路开阔平坦、塔吊林立、现代化的保洁车不时冲刷着路面,走进哈西,记者最先的感受就是一个现代都市正在这里兴起。

  “原来的哈西可不是这个模样。”原哈尔滨龙江仪表厂老职工郭恩源告诉记者,原来这里叫“杨马架子”,主要还是一些老旧的工厂、企业、大面积的近郊农用地和荒地,交通非常不发达,公交线路少。“原来这里没有路灯,我骑自行车上夜班要一直按车铃,就怕撞到人。你看现在多好,路又宽,街灯又亮,就是一个大都市的样儿。”多年来,一直对哈西充满感情的郭恩源时刻关注着哈西的变化。

  伴随着哈尔滨西客站的落地和建设,高速铁路客运、长途客运、公交换乘、城市轨道交通、常规路网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汇集哈西地区,如今,这里已毫无争议地成为哈市的“新交通枢纽”。

  据了解,哈西“三横两纵一弧”的规划路网,实现了对哈尔滨西客站、长途客运站旅客的快速疏散,也实现了与城市其它区域的联通。竣工后的哈西路网,可以实现30分钟抵达哈尔滨市主城各区。

  高端楼盘拔地而起,知名院校相继落户。据介绍,哈西地区目前开发楼盘23个,总建筑面积达800万平方米;花园小学、继红小学、六十九联中、松雷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纷纷入驻哈西,这些都不约而同的提升着哈西的人气儿。将来的哈西地区,每年要接送超过3000万人次的旅客,必将成为人流、物流汇聚的城市新核心。

  万户居民喜享发展成果

  “这里的变化简直是天翻地覆。”看着宽阔平坦的马路、楼房高耸的现代化小区,已经回迁到哈西安居小区的居民董泽龙这样告诉记者。“种花、种草、种树,我们的小区就是一个大花园。”董泽龙有些不敢相信棚改安居小区的配套服务设施会这么好。

  近两年,哈西客站地区征拆土地达8平方公里,涉及动迁居民上万户。为了让被征地拆迁居民共享哈西发展成果,哈西客站地区建设办公室根据城乡结合部工农混居实际情况,建设集中安置小区。2007年以来,先后规划建设了阳光家园一期、龙橡家园、阳光家园二期、哈西棚改易地集中安置4个安置小区,安置居民3201户。今年年底前,阳光家园二期、哈西棚改异地安置小区可全面竣工入户,可回迁安置居民4300户。今年哈西还规划了11.9万平方米的道里民主安置小区,待安置用地净地后马上启动建设,可安置回迁居民近4000户。

  “我们龙江仪表厂的职工有200多户住进了安置小区,有的还分到两套房子,他们对现在的生活环境相当满意了。”郭恩源说,虽然企业破产了,但哈西地区的建设,迅速提高了这些破产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

  在居民安置小区,记者看到的是绿树掩映、喷泉戏水;在安置小区周围,记者看到的是配套小学已投入使用,社区医院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居民休闲会馆正在摆放娱乐设施,小区商街已经开业。这一切都成为提升居民满意度的重要元素,展现在百姓的笑颜中。

 

责任编辑:张隽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