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日讯 今冬,白菜、土豆等秋菜滞销的报道频见报端。记者从哈市农委蔬菜处了解到,今年我市秋菜生产面积大、产量高、质量好,但秋菜均价却比去年下降了20%左右。而就在大多数菜农愁卖的时候,呼兰区兰河街道办事处原野村的张本禄,却早已将2100万公斤的白菜卖光了,并开始筹划着明年的白菜种植品种……
张本禄今年种植了3000亩白菜,产量达到2100万公斤。“省外的单子占30%,酸菜厂家要了30%,市区占40%。”老张跟记者说,“基本就是这三条销路,全卖出去了!”
老张自信地说,今年白菜销得快、卖得贵,全在他的预料之内。引进新品种,淘汰老品种,这是他多年来坚持的原则。在老张的田里,有一块地种了40多个品种的黄心白菜。“一样的施肥、一样的管理,经过筛选,我今年种的品种叫‘黄心70’”老张告诉记者,和市面上常见的大众品种“586”不同,黄心白菜外叶浓绿、内叶鲜黄,口感鲜爽,营养价值高,特别适合制作韩式泡菜。“普通菜一毛五一斤都不好卖,黄心菜却能达到两毛五一斤。供给青岛、烟台的泡菜厂,加工后的泡菜又出口到韩国。”老张说。
“本地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欢迎各界人士参观”———记者在网上搜索看到,老张将自己的蔬菜信息挂到了网上,直接招揽菜商关注。“我都是带着省外、甚至是南方的菜商直接到地里看菜,看我的试验田。”
总结自己多年的“种菜经”,老张说:“首先是品种上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其次是多看市场、多动脑、加强学习。”
“分析多数人心理,种‘冷门菜’。”老张告诉记者,在选择种类上,最好是避开与大多数人雷同,种冷门菜。几年前,老张用15亩地种植了从荷兰引进的甘蓝品种,最后,竟带来了十多万元的收入。他告诉记者,荷兰甘蓝最大的优点是耐储,收获以后最少可以储存四到五个月,所以收回来以后不用急着出手,等到市场缺货,行情好了再出手。
“再就是不能盲目跟风。”老张说,就拿今年的白菜来说,去年秋菜外运量较大,存在特殊情况,有韩国的“泡菜危机”以及国内南方一些地方受灾,导致大量南方蔬菜经销商到我省抢购。而今年外销秋菜仅以西红柿等果菜为主,外运量恢复了正常水平,白菜不再是抢手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秋菜销量。市场每年都是变化的,所以,不要一看啥菜卖得好,就立即跟着种植;同样,就算今年白菜行情不好,也不要马上就换茬种植别的蔬菜。
老张坦言,现在是市场经济,种菜不能只埋头苦干,“你得掌握信息、研究政策。”拿今年土豆滞销来说,今年哈市有“粮改菜”政策,增加了土豆的种植面积,面积的增加、产量的提升,自然会使土豆价格下降。
和记者聊天时,电视正放着中央的新闻节目,老张说他每天必看新闻,“光看周围人不行,只看本地的也不行,得看大环境,我几乎天天看新闻联播,看市场,包括看市场需求量、市场销售特点,还要看该品种总的种植面积,这样才能保证赚大钱。”
老张告诉记者,跟往年一样,他已经从市里请来了育种专家,从他的试验田里筛选出了几个新品种,看能不能再找出比“黄心70”还好的,为明年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