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相对象时证明家庭背景 家庭档案业务档案局免费上门办理
2011-11-02 10:30:19 来源:生活报  作者:于海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11月2日讯 结婚证、礼单、宝宝的满月照……这些都可以制成档案,它们就像一串“糖葫芦”将家庭的美好记忆穿起来。10月31日,记者从哈尔滨市档案局了解到,虽然该局在两年前就开展了免费为市民建家庭档案业务,但时至今日,来建家庭档案的市民数量为零,为此,该局再次推出了免费上门办家庭档案服务。

  不保留凭证办事发蒙

  10月28日,在哈市档案馆查询大厅,记者看到来查阅婚姻档案的市民络绎不绝,很多人把结婚证弄丢了,因涉及到动迁、房产买卖等需要,才不得不到档案馆来查询原始记录。

  市民王大爷说,自己家住花园街老房子,现在办动迁需要结婚证,自己现在都70岁了,那张纸早弄丢了,年轻时他习惯于把家里的各种票据攒起来放到一个大信封里,后来弄丢了,没想到现在麻烦来了。在现场,记者看到还有一些市民来核对证件上的人名用字。

  家庭档案市民不重视

  据介绍,“家庭档案”是以文字、图表等不同形式记录家庭成员成长经历的历史记录。2009年6月,《哈尔滨市家庭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哈市档案局开始免费为市民建家庭档案,市民可将个人证件、照片、房产证、票据等交给上门的档案局专业人员,科学地分类、整理,并装订建档,制作成一份漂亮的家庭档案。家庭认为保管条件不具备的,可将其档案送档案馆寄存。

  “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会有不同经历,把它们记录、留存起来,就是一段生活史。”哈市档案局区县处陈博学处长说,其实“家庭档案”在上海、沈阳等地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虽然现在可以更方便地留存影像资料,但实物、文字和图表等传统样式的档案仍必不可少。但两年来,哈市竟然没有一个市民有建档需求。

  家庭档案用处多

  “档案进家庭值得提倡,家庭档案中的材料完全是普通人的生活小事,但积存起来就具有了时代的意义,有的甚至能填补国家档案的空白。”陈博学说,这看似个人的小事,其实是件大的社会工程,科学保存家庭资料,不但方便自己日常办事,又可以记录家庭成长的轨迹,在产生纠纷时还能有效保护市民的合法权益。想想看,如果找对象会亲家,拿出自己的家庭档案给对方看看,自身情况一目了然;办动迁的场合下,拿出居住了四五十年的煤气、水电费票据,比啥都有说服力。

  陈博学说,哈尔滨档案管理部门明年将在各区县再次开展家庭档案的建设和推广工作,希望借此活动提高全社会成员的档案意识,指导人们开展档案活动,并发现散存在民间的各种珍贵的档案材料,丰富国家档案资源。

  链接:家庭档案内容

  宝宝康乐档案:计划生育材料、胎儿诞生及发育成长材料等。

  学生时代档案:课本、作业、成绩单、毕业证、照片、书信等。

  恋爱婚姻档案:恋爱书信及照片、结婚证书、录像等。

  工作成果档案:简历、工作总结、发表的论文、工作证等。

  家庭财产档案:户口簿、土地证、房产证、存折等。

  家用设备档案:家用设备说明书、合格证、发票、保修单等。

  医疗保健档案:健康体检表、病历、化验单等。

  社会交往档案:书信、通讯录、贺卡、名片等。

  收藏爱好档案:字画、邮票、纪念品、钱币等。

  家庭历史档案:家族简况、家谱、家史、家庭大事记等。

  照片音像档案:合家欢聚的照片、家庭成员生日录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