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鹤岗11月3日讯 金秋时节丰收乐,农家处处笑声朗。在熟透甜透的十月里,清新的风夹着丰收的喜悦吹拂着绥滨大地,广大农民尽情地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近日,记者到绥滨县富强乡向阳村采访,看见农民王东正在自家院里拾掇刚刚收回来的水稻。提起今年的收成,王东乐得合不拢嘴:“又是一个丰收年!”
王东家共有370亩水田,在2009年全县水田开发工作启动后,他将原来的旱田全部改成了水田,当年就获得了好收成。尝到甜头的王东今年又承包了220亩水田。 “以前种旱田,就担心年景不好,一旱一涝的,我们这一年的收成就成‘瓢把儿’上的事儿——没准了。现在不用担心了,种水田旱涝保收啊。”提起“旱改水”的好处,王东滔滔不绝。
王东两年前种了150亩玉米,年景最好的时候,每亩产量在600多公斤,按当年价格每公斤1元钱计算,一年汗珠子摔八瓣,也就剩个四五万元钱。
据富强乡向阳村党支部书记黄兴介绍,向阳村全村有12500亩耕地,2009年以前70%是旱田。经过两年的水田开发,全村可以种植水田的地块全部改成了水田,面积也由原来的3500亩发展到现在的8700亩。
说起这两年水田开发给自己带来的喜人变化,王东喜上眉梢:“去年我家稻子每亩打1000斤,每斤1.25元,370亩水稻,除去各项费用剩了十七八万元。头几年给妻子看病欠下的外债。现在不但都还清了,还有存款了呢。”
2009年,绥滨县抢抓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有利发展契机,明确提出“以稻治涝、以稻抗旱、以稻富民”的发展理念,决定用两年时间将所有适宜种植水稻的耕地实现全覆盖。据了解,绥滨县共有耕地166万亩,从2009年至2011年的两年间,全县水田面积从40.7万亩猛增到101.2万亩,跻身于全省9个百万亩水田县之列。
据县农委副主任苗贵斌介绍,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使全县的粮食总产和农民人均收入分别从2009年的6.6亿斤、4246元,猛增到2010年的12亿斤、8500元。预计,今年全县粮食总产将突破13亿斤,农民人均收入也将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在这万元人均收入中,有65%的贡献来自于水田。
收入多了,农民笑了。绥滨县富强乡向阳村的王东只是绥滨县众多依靠种植水稻致富农民的一个缩影,王东说:“农民收入增加了,这都是咱县开发水田的结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