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擂响文化发展劲鼓
2011-11-10 08:48:35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葛爱东 刘亿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1月10日讯 每天清晨或傍晚,佳木斯市各大公园、小区广场,数万人的“快乐舞步健身操”,流淌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勾勒出一座独具魅力的文化名城。

  近年来,佳木斯市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目标,唱响文化主题,擂响发展劲鼓,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活力迸发。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佳木斯市精心策划了春有“杏花节”、夏有“旅游节”、秋有“知青节”、冬有“泼雪节”四大节会,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和经贸交流活动,形成了四季轮回而节日不断的文化景观。“群众文化节”、“冰雪文化月”、“三江之声”群众文化演百场、“金色田野”文艺演出进百村等群众性文化活动遍布城乡,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节庆文化活动在全市蓬勃开展。

  他们创造性地实施了“新农村文化带头人工程”,通过建立“新农村文化带头人信息库”、完善培训工作体系、推行文化对口帮扶等措施,培养和选拔了一批优秀农村文化人才。目前,全市已打造书画村、科技村、体育村、文艺村等特色文化村87个,选树带头人660人,深入村屯演出900多场,初步形成了村村有文艺人、月月有节目、季季有演出的文化格局。文艺人才脱颖而出,桦南农民马广福荣获央视“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亚军,成为走进央视春晚的龙江农民第一人。

  积极探索适合基层特点、适应群众需要的新的文化服务方式,成功推出了“快乐舞步健身操”。目前,全市共有“快乐舞步”辅导站26个,每天参与人数都在万人以上。有70多个城市和社会团体来佳木斯参观学习,现在“快乐舞步”在全国很多城市已蓬勃兴起。

  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

  佳木斯市深入挖掘和利用抗联文化、知青文化、赫哲文化三大文化资源,先后推出了一批体现城市特有文化底蕴、地域特色、民俗风情和人文景观的优秀文艺作品。抗联题材电视连续剧《松花江上》以独特的视角,生动再现了佳木斯这一东北抗联主战场上的历史人物、事件,2010年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引起强烈反响。原创通俗歌剧《红雪花》荣获2009年度全省重大文化成果奖,成为我省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首推剧目。复排经典话剧《托起明天的太阳》在全国巡演36场,并赴京在人民大会堂进行汇报演出。

  赫哲族“伊玛堪说唱”艺术作为2010年全国唯一的推荐项目,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佳木斯历史作家汪衍振撰写的《曾国藩发迹史》等三部历史小说,居全国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合江剿匪题材长篇小说《黎明前的血战》,坚持本土化故事元素,成为向建党九十周年献礼的重点图书,在文学领域为弘扬“东北小延安”精神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化产业发展粗具规模

  佳木斯市研究起草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扶持鱼皮工艺品和山核桃工艺品等具有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优势项目做大做强,近三年来产值年增长均在100%以上。总投资1.41亿元的郊区敖其湾文化产业园区一期工程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投资近1亿元的全省有线电视数字网络东部大区平台建设项目落户佳木斯,截至目前,工程建设、前期设备投入近4000万元。

  各县(市)结合本地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精心打造了湿地观光、赫哲民俗、朝鲜族风情、四色旅游等精品线路,今年接待游客人数及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积极借助深圳文博会和哈洽会等展会平台,广泛宣传和推介地方文化产业项目,全力提升佳木斯市文化产品知名度和企业影响力。今年5月,全国书博会佳木斯分会共邀请120余家出版单位参展,并成功推介了一大批优秀印刷企业。动漫作品《陀螺城历险记》的制作和出版填补了佳木斯动漫产业空白。

  三江之水激流澎湃,文化大潮百舸争流。佳木斯市积极实施文化名人培养、文艺精品创作、文化名企打造、文化惠民服务、对外文化交流“五项工程”,重点发展文化传媒、文化旅游、文化会展、出版印刷、民俗工艺品“五大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让三江文化享誉全省、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