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11月12日讯 未来冰城旅游如何布局、城市将启建哪些新景点?11日,哈尔滨市旅游局副局长姜厚玉做客本报与哈市政府网站联合开办的“政府访谈直报”栏目,就“哈尔滨旅游业的十二五规划及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话题与市民在线交流,并详解了哈市未来旅游产业图景。
五大城市名片五大特色元素
姜厚玉介绍,“十一五”期间,哈市旅游收入和游客接待量连续多年呈现20%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增长幅度,旅游业已成为哈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优势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及未来的时间里,哈尔滨旅游业总体规划是,打造集冰雪体验、避暑度假、商务会展、文化旅游、旅游集散功能为一体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培育“世界冰雪名城、中国避暑名城、中西文化名城、北国山水名城、中国音乐名城”新的五大城市名片。而哈尔滨主题形象定位则也要突出“冰雪”、“避暑”、“洋气”、“音乐”、“北国”等五大特色形象元素。到2015年末哈市旅游总收入要突破960亿元,相当于GDP比重10%以上,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十二五”争创“八个第一”
姜厚玉介绍,到2015年,哈尔滨要成功创建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争创八个第一:第一个中国冰雪旅游示范基地;亚布力——东北亚冰雪旅游度假胜地;中国第一个四季冰雪乐园;冰城印象——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冰雪实景演出;中国四季会议首选地;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中国第一个走向世界的音乐节;松江湿地——中国最大城市湿地景观;凤凰山——中国东北避暑第一名山。
构建“1234”空间架构
“十二五”期间,哈市将构建“1234”为主体的空间架构,即“一城集散、两带支撑、三圈辐射、四极出新”的大旅游发展格局。“一城”即哈尔滨都市核心旅游区,将道里、南岗、道外、香坊、平房、松北6个中心区作为一个整体的都市旅游区来打造,将哈尔滨建设成为东北亚旅游圈的集散中心和旅游总部基地。两带则是指“松花江黄金旅游带”和“哈亚冰雪生态旅游带”。三圈是指“环城游憩圈”、“远郊生态旅游圈”、“大东北旅游圈”,重点需要发挥中心城区的集散功能,发挥统筹区域旅游资源的能力,形成借势发展。四极是指尚志、五常、宾县、阿城四个新的旅游增长极。
姜厚玉说,两带是“十二五”期间哈尔滨旅游发展的主轴和核心支撑,其中,松花江黄金旅游带将建设120公里松花江两岸景观带和216公里的游览景观路,将松花江打造成集岸上、水上、空中三维全景的特色景区集聚带,打造成为哈尔滨标杆性旅游区。布局哈尔滨市区—阿城区—尚志市区域哈亚冰雪生态旅游带,实现以交通为支撑,以冰雪为品牌,以自驾车、冰雪、避暑、运动、温泉、风情小镇、金源文化、东北民族风情乡村等产品为主体,打造哈尔滨又一条黄金旅游发展带。
复古修缮旅游文化老街
针对旅游提出的文化名城的新名片,哈市在旅游中将如何规划?姜厚玉说,哈市将优化提升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果戈里大街、中华巴洛克民俗街区、花园街俄罗斯风情娱乐街区等一批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将按照历史风貌对部分重点街区和建筑进行修缮或复建,并遵循修旧如旧的改造原则;对严重影响街区整体景观的现代建筑,进行“复古”处理;同时,还要引入欧陆(尤其是俄罗斯)的动态文化元素,比如将部分主要建筑租赁给外国人,经营独具欧陆特色的餐饮、文化或其他商业项目;此外,哈市还要充实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消费要素,形成主题化的餐饮街区、购物街区、文化娱乐街区、艺术创作街区等。
另外,哈市还规划创新建设音乐主题文化街区,形成音乐创作、音乐艺术展示、乐器销售、音乐艺术培训等特色街区;建设避暑经济主题文化街区,形成消夏避暑、避暑餐饮、避暑购物、避暑服装等特色街区;建设一条集特色餐饮、文化娱乐、街头艺术等于一体的现代文化娱乐主题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