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铁路线不要垃圾要景观 市民期盼尽快治理城市顽疾
2011-11-15 09:38:0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5日讯 铁路沿线本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可满地垃圾实在是大煞风景。近日记者走访了哈尔滨市城区内的一些铁路沿线,由于附近居民随意丢弃生活垃圾,商家偷偷倾倒建筑垃圾,长时间无人清理,铁路线附近垃圾绵延,成为城市中的不和谐“景观”。市民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将这些垃圾清走,让铁路沿线恢复整洁。

  1

  居民图方便垃圾随便扔

  10日6时30分,记者来到哈市道外区二十道街铁路跨线桥下的公益街。这里有大片棚户区与铁路毗邻,距铁路线最近的居民房屋只有一米左右。在公益街旁近500米长的铁路线两侧,随处可见成片的生活垃圾。时下已进入冬季,铁路旁的植物已枯萎,原本隐藏在草丛中的生活垃圾全部显露出来,塑料袋、干菜叶、西瓜皮、破旧衣物等随处可见。��此时居民们大都起床、做饭,开始了一天的生活,住在铁路线旁的居民,出门便将脏水桶中带着菜叶、剩饭的脏水倾倒在铁轨上。一些“讲卫生”的居民,不在自家的门前倾倒垃圾,横穿四条铁路线,将垃圾倾倒在对面的枯草地上。��在公益街居住了50多年的居民李先生告诉记者,公益街上有三处垃圾箱,每天都有工人进行清运,但是靠近铁路线居住的居民如果去垃圾箱倒垃圾,来回需要走200多米,很多居民图方便就把垃圾倒在铁路线上。��李先生回忆起刚搬来这里时的环境:“那时棚户区的房屋并没有距离铁路线这么近,房屋建设布局也很整齐,靠近铁路线的一些居民家门前还种了花草,居民都很自觉地爱护环境,铁路沿线根本看不到垃圾。”然而,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棚户区的面积也不断增大。这段铁路线附近环境越来越差,夏天走在铁路线上,脏水混合着垃圾在高温的作用下,发出让人作呕的气味,滋生的苍蝇四处飞舞。冬天一下雪,这些垃圾暂时被埋了起来,到了开春积雪融化,大风将垃圾吹得到处都是。��李先生由衷地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清走这些垃圾,也希望铁路沿线的居民能爱护身边的环境。�� 2��垃圾像癞疮脏了城市脸��随后记者来到了南岗区桥东街与桥南街之间的铁路线,高出钢轨近10米的两侧护坡上,随处可见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残缺的白色马桶、啤酒瓶碎片、硬泡沫、大块的砖石……记者沿着铁路线一直向西大桥走去,不时有火车经过,在西大桥两侧靠近铁路的护坡上,还有大量标有红色商标的宣传单和塑料袋。��据附近居民孙大娘讲,桥东街和桥南街临街有很多商家,装修后趁晚上将建筑垃圾直接倾倒在铁路线附近,桥南街白天还经常停着一些大货车,铁路线上的很多垃圾都是那些货车上的人扔的。这些垃圾一直没有人清理,越积越多。��来自济南的孙先生告诉记者,他经常去牡丹江出差,每次火车都要途经此地,虽然铁路两侧的建筑让人感觉到大都市的气息,但是护坡上成片的垃圾,就像一块一块癞疮,让人看着很不舒服。孙先生说,济南市前些年铁路沿线的垃圾也很多,但是经过几年的改造,垃圾带已经变成了有主题的绿化带和景观小品,火车就像观光巴士带着旅客欣赏沿途的风景。��在道里区靠近三孔桥铁路线的车站街,大片的棚户区与铁路线有围墙相隔,但很多地方砖石和垃圾堆得有围墙高,记者很容易便踩着垃圾进入了铁路线内,放眼望去,铁路线旁每隔十几米就有一座垃圾山,都是居民长期抛出的生活垃圾形成的。��据负责车站街、民桥街的环卫工人介绍,车站街有三处垃圾箱,民桥街有两处,但是居民经常是看哪儿方便就倒哪儿,由于货运线上的垃圾无人清理,垃圾经常随风吹到马路上,环卫工人有时甚至连货运铁路线上的垃圾都要一起清理。�� 3��让垃圾带变成景观带��哈市市民张先生居住在道里区通达街,从他家的窗户就能看到三孔桥下的铁路线。张先生告诉记者,距此不远的大民兴街过去也面临同样情况,居民将生活垃圾倾倒在铁道线处,日积月累,大量垃圾连成了片,夏天垃圾发出的味道让附近的居民都不能开窗。后来经有关部门综合治理,大片的垃圾带被清理,居民也开始自觉维护环境。��记者从哈尔滨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了解到,近几年,哈市每年都把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列入工作重点。去年7月,哈市正式启动市区铁路环线环境综合整治拆迁改造工程。道外、南岗两区铁路沿线首先排上改造日程。今年4月份召开的哈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上,改善沿铁路线环境再次列为工作重点。根据计划,哈市将打造铁路沿线绿色生态廊道。铁路环线综合整治范围包括:哈站、滨江、哈东、东门、香坊、王兆、顾乡7个车站环线区域,全长33公里,总规划面积392万平方米。相关部门对铁路环线两侧危棚房及“脏乱差”区域进行拆迁后,在环线两侧30米内形成的空地栽植多排树木,并在节点区域建设休闲广场,形成环境优美的绿色景观走廊。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铁路沿线整治工作进展很慢,近期,该项工作由哈市整治办移交给了棚改办。��规划专家、原哈尔滨市规划局局长张相汉告诉记者,城市中铁路线附近的垃圾,已经成为了城市的顽疾,想彻底改变这种脏乱的现象,需要有关部门的管理和市民的维护。在清理出的地方建设绿地,在城市中心的铁路沿线附近建设一些展现城市风貌的景观等,让垃圾带变成景观带。��公益街附近铁路线上的垃圾��棚户区居民习惯地将铁路线当做倾倒场所��车站街附近铁路线的生活垃圾������30分,记者来到哈市道外区二十道街铁路跨线桥下的公益街。这里有大片棚户区与铁路毗邻,距铁路线最近的居民房屋只有一米左右。在公益街旁近500米长的铁路线两侧,随处可见成片的生活垃圾。时下已进入冬季,铁路旁的植物已枯萎,原本隐藏在草丛中的生活垃圾全部显露出来,塑料袋、干菜叶、西瓜皮、破旧衣物等随处可见。

  此时居民们大都起床、做饭,开始了一天的生活,住在铁路线旁的居民,出门便将脏水桶中带着菜叶、剩饭的脏水倾倒在铁轨上。一些“讲卫生”的居民,不在自家的门前倾倒垃圾,横穿四条铁路线,将垃圾倾倒在对面的枯草地上。

  在公益街居住了50多年的居民李先生告诉记者,公益街上有三处垃圾箱,每天都有工人进行清运,但是靠近铁路线居住的居民如果去垃圾箱倒垃圾,来回需要走200多米,很多居民图方便就把垃圾倒在铁路线上。

  李先生回忆起刚搬来这里时的环境:“那时棚户区的房屋并没有距离铁路线这么近,房屋建设布局也很整齐,靠近铁路线的一些居民家门前还种了花草,居民都很自觉地爱护环境,铁路沿线根本看不到垃圾。”然而,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棚户区的面积也不断增大。这段铁路线附近环境越来越差,夏天走在铁路线上,脏水混合着垃圾在高温的作用下,发出让人作呕的气味,滋生的苍蝇四处飞舞。冬天一下雪,这些垃圾暂时被埋了起来,到了开春积雪融化,大风将垃圾吹得到处都是。

  李先生由衷地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清走这些垃圾,也希望铁路沿线的居民能爱护身边的环境。

  2

  垃圾像癞疮脏了城市脸

  随后记者来到了南岗区桥东街与桥南街之间的铁路线,高出钢轨近10米的两侧护坡上,随处可见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残缺的白色马桶、啤酒瓶碎片、硬泡沫、大块的砖石……记者沿着铁路线一直向西大桥走去,不时有火车经过,在西大桥两侧靠近铁路的护坡上,还有大量标有红色商标的宣传单和塑料袋。

  据附近居民孙大娘讲,桥东街和桥南街临街有很多商家,装修后趁晚上将建筑垃圾直接倾倒在铁路线附近,桥南街白天还经常停着一些大货车,铁路线上的很多垃圾都是那些货车上的人扔的。这些垃圾一直没有人清理,越积越多。

  来自济南的孙先生告诉记者,他经常去牡丹江出差,每次火车都要途经此地,虽然铁路两侧的建筑让人感觉到大都市的气息,但是护坡上成片的垃圾,就像一块一块癞疮,让人看着很不舒服。孙先生说,济南市前些年铁路沿线的垃圾也很多,但是经过几年的改造,垃圾带已经变成了有主题的绿化带和景观小品,火车就像观光巴士带着旅客欣赏沿途的风景。

  在道里区靠近三孔桥铁路线的车站街,大片的棚户区与铁路线有围墙相隔,但很多地方砖石和垃圾堆得有围墙高,记者很容易便踩着垃圾进入了铁路线内,放眼望去,铁路线旁每隔十几米就有一座垃圾山,都是居民长期抛出的生活垃圾形成的。

  据负责车站街、民桥街的环卫工人介绍,车站街有三处垃圾箱,民桥街有两处,但是居民经常是看哪儿方便就倒哪儿,由于货运线上的垃圾无人清理,垃圾经常随风吹到马路上,环卫工人有时甚至连货运铁路线上的垃圾都要一起清理。

  3

  让垃圾带变成景观带

  哈市市民张先生居住在道里区通达街,从他家的窗户就能看到三孔桥下的铁路线。张先生告诉记者,距此不远的大民兴街过去也面临同样情况,居民将生活垃圾倾倒在铁道线处,日积月累,大量垃圾连成了片,夏天垃圾发出的味道让附近的居民都不能开窗。后来经有关部门综合治理,大片的垃圾带被清理,居民也开始自觉维护环境。

  记者从哈尔滨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了解到,近几年,哈市每年都把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列入工作重点。去年7月,哈市正式启动市区铁路环线环境综合整治拆迁改造工程。道外、南岗两区铁路沿线首先排上改造日程。今年4月份召开的哈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上,改善沿铁路线环境再次列为工作重点。根据计划,哈市将打造铁路沿线绿色生态廊道。铁路环线综合整治范围包括:哈站、滨江、哈东、东门、香坊、王兆、顾乡7个车站环线区域,全长33公里,总规划面积392万平方米。相关部门对铁路环线两侧危棚房及“脏乱差”区域进行拆迁后,在环线两侧30米内形成的空地栽植多排树木,并在节点区域建设休闲广场,形成环境优美的绿色景观走廊。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铁路沿线整治工作进展很慢,近期,该项工作由哈市整治办移交给了棚改办。

  规划专家、原哈尔滨市规划局局长张相汉告诉记者,城市中铁路线附近的垃圾,已经成为了城市的顽疾,想彻底改变这种脏乱的现象,需要有关部门的管理和市民的维护。在清理出的地方建设绿地,在城市中心的铁路沿线附近建设一些展现城市风貌的景观等,让垃圾带变成景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