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齐市克东县多措并举百姓享受文化盛宴
2011-11-17 09:17:13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王德礼 马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齐齐哈尔11月17日讯 人民群众既是文化的享有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这句话在克东县体现得淋漓尽致。走进克东,这里的人们在自豪地向你细数他们的全国知名乳品企业飞鹤、老字号工业企业腐乳、颇具实力民营企业郭氏家具和一大批日益壮大的矿泉水企业,同时还会告诉你,让他们幸福感不断攀升的不仅仅是县域经济的发展,更有文化建设的火热。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让他们享受着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自下而上

  群众文化风声水起

  有需求,就有市场。随着县域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克东县百姓这几年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继而对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随之而来的是文化建设也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风声水起。

  在县城,社区文化活动长年化。无论是盛夏还是酷暑,都会看到扭秧歌的、广场唱歌的、打腰鼓的,打太极拳、练太极扇的……在乡村,已经建设农民建身场所33处,建成38个标准化农家书屋,25个文化大院,成型的文化专业户42个。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完善,广大农村的文化生活不再单调,在文化大院、农民书屋、农村文化活动室、健身广场活动的人群渐渐增多。文化大院赵相平家就是一例:每到农闲,农民们就聚在一起,或看报,或扭秧歌,或讲评书,或开展知识竞赛活动,这里就是农民的乐园,致富的信息库。通过文化书屋的学习,许多原本不会科技种田的农民,学会了种、养、加知识,涌现出了诸如克东镇光明村的白换和等一批种香瓜能手,光明村成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千丰镇的宏升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提子村……在克东,文化软实力日益发挥着作用。

  加强引导

  文化建设日新月异

  克东县文化历史底蕴丰厚,早在十几年前,克东县就有刘玉林自费创办的“家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张平主建的书画展览室,还有张金城创办的“群贤斋”以及在农村以张德仁、赵相平等为代表的农民文化书屋、农村文化大院等一大批城乡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平台。 (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多年来,克东县的文化活动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并成为国家级文化先进县。

  为了保持这一殊荣,在县委、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全县努力打造各类文化品牌。2008年开始开展的以弘扬兢山文化为主题的“兢山文化节”活动不仅提高了克东的知名度,更成为这里百姓热盼的节日。由海政文工团艺术指导、海政歌舞团原副团长、国家一级作曲、著名词曲作家、文职将军付林与黑龙江艺术处费守疆共同创作的“二克山母亲山”成为了克东人自豪的县歌。同时,“激情广场大家唱”、“周日会客厅”、“红歌满鹤城”等大型广场活动热闹丰富了百姓的生活,克东出现了重文化热潮。目前,克东县共有书法、美术、摄影、声乐、器乐、舞蹈、腰鼓、大秧歌、泥塑、根雕、刺绣、编织、剪纸、文学等艺术群体14个,参与人员达到3000多人。有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太极拳、太极扇、武术、登山、长跑、跆拳道、健身操、象棋、围棋等各个门类的体育群体15个,参与人数达到万人。以青少年活动中心为阵地,目前全县共开设各类校外文艺辅导班28个,文化宣传中心4个,经常参加国家、省、市各种比赛和演出。

  加大投入

  文化建设显现规模

  文化惠民,就是让每个人感知并享受到文化繁荣的成果。克东县近年来积极向上争取投资162万元,先后建起了六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总投资123万元的全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和7个乡镇98个行政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站点建设经过努力也已经完成,还在城镇建成了多功能的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深受百姓欢迎。

  现如今,在克东,县有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屯有文化户,村村有电影放映员,文体设施建设齐全。该县已经形成了县、乡、村、屯(户)四级文化网络建设促动城乡经济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关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