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11月23日讯 一瓶冰红茶,昨天问4块钱,今天早上买时4块5,一天时间怎么涨了5毛?高二学生佳佳想弄清楚,于是下午又拿着上午买的喝剩下一半的冰红茶来到学校食堂窗口:“阿姨这样的冰红茶多少钱”,“5块”。佳佳懵了,本来学校食堂卖东西就比外面贵,怎么还一天一个价儿?来自河北的学生小利也感觉学校超市对学生“下手有点狠”,薯片、口香糖、卫生巾这些常吃,常用的东西卖价儿都比校外超市贵,让学生难以接受。14日、15日听到两位学生的不满后,记者分别来到中华西路上的一所高中,一所大学暗访。
商品不标价卖家说了算
学生小米讲了他头两天的遭遇,花两块钱买根烤肠,咬一口没咬下来,再咬时烤肠内却拽出一截塑料袋,学校食堂说不是他们的责任,还指着进货单据称,责任是供货方的。小米一气之下将夹着塑料袋的烤肠照片传上了校内网,学校食堂才息事宁人赔了小米10元钱。同时,小米对学校饮料等食品没有标注卖价,乱要价的现象也十分气愤。学生在校吃饭图的是优质热乎的饭菜,卖家了解学生对饮料小食品需求大,搭车销售饮料、小食品涨几毛学生不在乎的心里,部分热销食品一涨再涨,现在冰红茶校外普通超市卖3元,3元5,可是食堂却卖5元,搭车销售还涨价已经引起不少学生不满。
劳动湖畔某高校超市内的商品非常齐全,但明码标价少之又少,全凭销售人员一张嘴,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也没有人要发票,要信誉卡,校园内的超市、食杂店好像不懂啥是“明码标价”,价格成了无人监管的空白。近日下午,记者随机采访了刚刚走出超市的大三学生小力和校友小刚:一小瓶果粒橙4元,一条质量很烂的毛巾要4元,学生爱吃、常用的食品、日用品都比校外的贵,贵三毛、五毛,一个学生不在乎,学校上千个学生商家得多赚多少呀,虽说价格受市场调节,但也总得有人管一管吧。一位学生打趣到,学生都知校内超市贵,没办法,所以才催生学生倒爷,挨个儿寝室推销物美价廉的食品。
孩子钱好赚 健康先不管
一位在三十四中学校园周边卖小吃的卢大妈称,孩子的钱最好赚,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所以不少商家才瞄上了学生消费群。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独苗,大部分家长都是孩子要啥给啥,所以孩子手头儿都有点儿钱,卖些孩子愿意吃的小食品,小饰品,电脑配件等都挺受欢迎的。而且这些孩子不懂货比三家,相中了就掏钱,这让垄断校园这片儿的商家都很得意。
家长莫女士挺矛盾,校内食品经营归谁管啊?学校内食品经营者有时还卖些杂牌子、三无的小食品,一些商品甚至没有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字样,不跟学校提这事儿吧,真为孩子们的健康担心啊,提这事儿吧,怕学校难为孩子,怎么校内食品经营者就这么难管呢?不少家长认为,学校食堂、超市、食杂店表面与学校都是租凭、承包关系,而实际上关系都挺亲近,私下里目标一致,多赚些孩子手里的钱,不管影响不影响孩子健康。抬高点价格的事儿,只要没有举报投诉,都能行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