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11月27日讯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市区6家老年公寓发现,各家共同的一个话题就是:护理员太难招了,招来干不了俩月又都跑了,活累,工资又不高,根本留不住人。“我们公寓目前居住着80多位老人,而护工只有7位,人手很缺。”开发区一家老年公寓的院长说,尽管他们打出了每月1800元工资、包吃住的待遇,但仍然招不到足够的人。南岗一所知名的民办养老机构,目前入住老人500多人,负责人介绍说:“现在我们院共有养老护理员80多名,但绝大多数是下岗失业的‘4050’人员,这些人再过几年就干不动了,而后续的养老护理员又招不上来,真是着急啊!”
据哈尔滨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哈尔滨市养老护理员多是下岗工人或是农民工,年龄多在四五十岁左右的妇女。护理员的工资在1000元至1600元,特别护理需要24小时看护,工资约2000元左右。每家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都不够,经常出现十几个雇主抢一个护理员的局面。
据了解,目前养老护理员普遍存在“三低一高”:学历偏低,多数是小学或初中文化;收入偏低,月收入不到2000元;社会地位偏低,普遍观念认为从事养老护理不体面;年龄高,从业者多是四五十岁。
据哈尔滨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0年年底,哈尔滨市60岁以上老人已达142.6万人,“空巢”老人已达到老年人总数的50%以上。部分丧失和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的老人占约19%,即约28万人。这些老人需要专业护理和照顾,如果按照丧失自理能力老人与护理员1:3的比例来推算,哈尔滨市需要约9万名养老护理员。目前,哈尔滨市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有214家,还有225家已经改造完毕的助老家庭。由于养老护理员流动性大,所以人员数字一直不稳定,很难精确统计。据估算,目前哈尔滨市在职的养老护理员多箅也就两三万人左右,如此,哈尔滨市养老护理员的缺口大约在六七万人。据有关部门测算,哈尔滨市老年人口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也就是说,哈尔滨市老年人口每年增长约4万人,可是养老护理员人数的增长却远远低于此。
据了解,目前哈尔滨市在职的养老护理员中,取得过职业资格认证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南岗区一家家政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直言:“来登记就业养老护理员的人员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大家都认为这行入门门槛很低。”
哈尔滨市一些职业培训学校也顺应潮流,将养老护理员纳入培训科目。23日,记者来到哈尔滨市道里区一家职业培训学校,一名周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般养老护理培训为期十天,期满后交380元钱可获得国家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而对于结业后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记者多次确认,工作人员都说:“只要交钱参加考试,都可以获得资格证书。”
据哈尔滨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黑龙江省没有院校专门培养养老护理员,职高、技校也少有养老护理专业,大学毕业的专门人才更少。按国家规定,养老护理员初级培训须接受180个学时学习,而哈尔滨市比较专业的护理员大多是经过半个月左右的短期培训。开设的主要是家政、养老护理和老年心理分析等简单课程,教材大多由任课老师自己编写,没有统一的标准,课程设置也没有系统。
对于目前哈尔滨市养老护理员缺口大的现象,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白淑英副教授认为,未来养老,必然是从家庭保姆照料到专业护理员照料的转型,从以家庭和个人的赡养照料为主到以社会制度性保障为主的转型,从保障老年人衣食住行基本生活到提供康复照料、情感护理等服务保障的转型。养老照料绝不仅是简单的清洗、喂饭和收拾大小便,还要关注到对老人的精神慰藉和心理疏导。
总体看,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尚处于初始阶段,养老服务的供给量不足,服务品种尚不丰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2012年,哈尔滨市将实行居家养老全覆盖,养老服务业人员缺口巨大已成为养老服务的瓶颈。养老服务业是一个有着巨大市场潜力和广阔发展空间的朝阳产业。
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董鸿扬认为,改变社会偏见和就业理念,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在行业中推行规范的职业标准,提高养老护理人员待遇都势在必行。此外,养老机构对现有的养老护理人员要用感情留人,要有人性化的管理,让大家觉得从事这个工作不比别人收入低,不仅有社会地位.也有相应优厚的劳动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