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现在不太冷 气温偏高降雪少 御寒用品卖不动
2011-12-01 09:08:0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左靓 高宏菲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日讯 入冬以来,哈尔滨市气温偏高,降雪量少,哈市市民感觉这个冬天不太冷。交通出行顺畅,商场里御寒用品滞销。同时,松花江冰层厚度同比薄10厘米左右,采冰期可能推后一周左右。

  天气不冷市民感觉舒适

  11月30日,哈市最高气温为-9℃,在防洪纪念塔靠近江边的松花江冰面上有人正在玩冰爬犁、打冰尜,也有人特意到冰面上感觉一下在江面冰上行走的感觉。记者注意到因天气不太冷,很多人都没有戴帽子,“都这时候了,在江面还不感觉太冷”刚从江面走上江堤的一位女士边走边说。一位来自北京正在拍照的游客吕女士对记者说:“我每年都来哈尔滨滑雪,现在一点都不冷,没有北方的感觉,这次我是坐火车过来的,看见沿途的城市都是一片白茫茫的,反而有‘冰城’之称的哈尔滨没下雪。”

  一位在防洪纪念塔附近摆摊卖手套、帽子等配件的商家刘先生告诉记者,这里靠江边又是旅游区,所以帽子手套很好卖,往年下雪天冷的时候一天能卖1000多块钱,现在有时候一天都不开张。

  据了解,今年哈尔滨10月平均气温为8.0℃,比历年同期高2.8℃,平均气温偏高程度,位居近50年以来同期第3位,仅次于1990年、1998年;11月上旬平均气温为3.7℃,比历年同期高5.5℃,11月平均气温偏高程度,位居近50年以来同期第2位,仅次于2005年。据专家介绍,哈尔滨市气候偏暖主要原因在于极涡偏在西半球、锋区偏北,使哈市多数时间基本为暖空气控制,而冷空气活动次数相对偏少、强度弱。

  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哈市未来一周内气温比11月30日还将略有升高,虽然哈市冬季前期气温同比较偏高,但未来气温情况还无法预测,现在说暖冬还为时尚早。

  天暖乐坏了上班族

  “天暖不遭罪,不下雪也好打车,今年的天多好啊。”哈市市民张丽娜说。张丽娜家住道里区河鼓街,在买卖街的一家商场里上班。由于她的单位有考勤制度,每天上下班都得按指纹打卡。以往她最怕冬季的下雪天,公交车挤不上去,出租车还打不着,提前2个小时出门都会迟到,但今年却不同了,她说:“去年冬天对我来说简直是噩梦。我们8点半上班打卡,碰上下雪的时候我不到7点就得出门,有时候好几辆公交车都挤不上去,即使打车也得等个四五辆才能找到一起合乘,有时候一个出租车上坐了4个乘客到不同的地方,结果我上班还是迟到被扣钱。仅去年冬天那两个月我打车加迟到扣的钱就2000多元。今年好了,天气暖和也没下几场雪,上下班非常顺畅。”

  哈市飞达出租车公司一位驾驶员告诉记者,冬天碰上大雪天冷,一个月能赚近1万元,今年入冬这两个月比去年的收入少了一半还要多,他说:“我们还是挺希望下雪的,下雪天打车的多,我们收入自然就高了,现在天暖和,打车的人少,更别提拼车了,我这个月才拉了3000多块,比去年这时候少了一半呢。”

  御寒用品卖不动

  受今年天气较暖影响,哈市部分商场御寒衣物并没有往年畅销,有些棉靴、羽绒服虽然早就上架,但销售量很低,这使得商家不得不提前开始打折促销。在哈市尚志大街商圈的一家大型商场记者看到,鞋品专柜中,市民多选择购买的还是“二层皮”的单鞋,鲜有人购买雪地靴等棉鞋。专柜的服务人员告诉记者:“今年的棉鞋在一个月前就已经上架了,但这几天一直都不冷,所以卖得也不好,于是我们只能开始打折促销。”在羽绒服专柜记者也看到了同样现象。市民选择试穿和购买的多是小巧的棉服,相对保暖的羽绒服却少有人问津。

  同样,家电市场也受到了“暖冬”的影响,电暖器等采暖用品销售不旺。“去年冬天冷得早,我们商场各种品牌的电暖器平均一天能卖10几个,但现在的销售情况却不乐观。”哈市某大型连锁家电商场的一位经理告诉记者。

  松花江冰层比往年薄

  松花江边道外区民主乡的渔民告诉记者,往年这个时候江上冰层已达到一尺厚,在江上凿洞捕鱼,要先用凿子敲开一层冰后,把碎冰淘出后,再用凿子敲开第二层冰才能到达江水面,而今年这时冰层只有20厘米左右,用铁凿子凿几下就可敲透冰面看到江水。往年这时家里的面包车都可以开到冰面上,今年可不行。

  据哈尔滨冰灯办的工作人员介绍,正常制作冰灯的冰面,要达到近40厘米才可以采冰,往年这时冰面可以达到30多厘米厚,现在只有20多厘米,往年采冰时间都在12月5日左右,今年看现在的温度至少也得推后一周,具体采冰时间还要看近期的气温,才能最后确定。同时,工作人员还表示,采冰期延迟只会让冰灯制作的工期相对紧张一些,不会影响正常冰灯制作和展出。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