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东宁构建开放体系 打造沿边口岸名城
2011-12-01 20:21:38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良武 高长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日讯 (王良武 记者 高长利)记者从12月1日召开的东宁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上获悉,该县确立了“打沿边牌,走特色路,实施1117工程,加快建设沿边口岸名城”的发展思路。

  五年来,东宁县被评为全国卫生县、全国平安县、全国文明县、全国生态县和全国科技示范县。构筑了综合实力“东宁高地”,连续8年跻身全省十强。打造了对外开放“东宁品牌”,境外园区建设、跨境连锁加工和中俄机电展走在全国前列。开创了资源开发“东宁先河”,水电风电和铜铁矿开发卓有成效,煤炭税收今年有望突破3亿。创造了特色农业“东宁奇迹”,黑木耳产业科技研发领先全国,促进农民人均增收超万元。形成了金融创新“东宁亮点”,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创造了全省“三个第一”,仓单质押、出口信用保险、人民币结算和融资租赁业务实现全省“四率先”。

  今后,东宁县将打沿边牌,走特色路,构建“三个一”开放体系,打造“七个城”,加快建设沿边口岸名城。具体措施是:

  ------打沿边牌,加快构建“三个一”开放体系

  搭建中俄经济合作大平台。搭建集投资洽谈、信息交流、展示展销、贸易加工、通关物流及金融担保等功能于一体的合作平台,为中俄企业开展经贸合作提供综合服务。既为国内企业赴俄开发提供服务;又为“引进来”的俄罗斯企业到国内开展贸易加工提供服务。

  建设东北亚国际经贸大通道。畅通国内通道,推进口岸界河桥扩建,开通货运七天工作制,推动国际铁路对接和陆海联运通道建设;高效运营东宁至莫斯科格林伍德大市场的“白色清关”通道,打造直通俄远东、西伯利亚及其腹地,并辐射日韩欧美的开放通道。

  提升跨境连锁加工大基地。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创新跨境连锁加工模式,建设中俄双向贸易和双向加工基地。推进俄矿产、木材等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加快境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招引机电、家电、IT等现代企业入驻。整合东宁经济开发区,招引电器电缆、宝玉石、LED灯具、化工等产业,争取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

  ------走特色路,着力打造“七个城”

  打造全国黑木耳产业城。加快黑木耳产业提档升级,保持科技研发水平全国领先,普及推广越冬耳、元宝耳、挂袋耳等新技术,实现质量效益翻番提升。发展上下游产业,壮大菌需物资供应市场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基地;做大做强雨润黑木耳产业集群,带动形成黑木耳经济区。

  打造全国沿边新兴能源城。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建设风电、水电和煤炭循环利用基地。建成风电7处、水电12处,总装机容量近100万千瓦。结合木耳棚室挂袋生产建设光伏发电站。开发矿产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回采率;推进煤炭整合技改,建成运营总投资50亿元、年缴税金3亿元的煤油气电热循环经济项目。

  打造全国沿边生态产业城。探索一条以不牺牲农业、不砍伐森林、不破坏环境为前提的经济发展、人民富裕之路。继续推进五项生态工程,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90%。制定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发展蕨菜、大榛子、蓝莓、林下参和红松坚果林等产业。推进冰红葡萄酒生产等有机食品加工基地建设,力争仅生态产业一项使全县居民人均增收2万元。

  打造全国沿边金融创新城。支持东宁农村商业银行在省内外设立分支机构,建成区域性地方银行。做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引进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银行、风投公司、私募基金等现代资本,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大力开展仓单保单、应收账款、采矿权和林权质押、融资租赁等业务。

  打造全国沿边山水宜居城。按照“中欧合璧、江南风情,一河居中、两岸繁荣”的要求,高标准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注重融入文化要素,实施城区“南提北拓”战略,建设西山松林公园、河北带状公园和下游湿地公园,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建设“三优”文明城,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城市,3年内彻底消灭棚户区和小烟囱。

  打造全国沿边文化名城。发展文化产业,规划建设具有观光旅游、静思修养、讲学授业、保健养老等综合功能的文化产业园。包装精品旅游文化线路,加快文化队伍建设,建成使用图博馆和体育馆,繁荣群众文化和对俄交流文化。

  打造全国沿边和谐幸福城。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通过发展黑木耳、生态产业、边境贸易、资源开发、进出口加工、城乡服务业等,使农民和城镇居民收入五年实现翻番,构建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劳有多得、老有颐养、病有良医、住有宜居、学有优教。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