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8日讯 有她,才是完整的家。
26岁时,谭继文牵起了杨瑞莉的手,许诺与她生老病死不离不弃;10年后,妻子危在旦夕,他履行诺言,将自己的一个肾给了妻子……
互相关爱,互相取暖,互相搀扶。在南岗区延兴路96—3号居民楼里,换肾手术后,夫妻俩在此张罗起一个小小的阳台食杂店,生活平淡却处处充满爱。
妻子突患尿毒症,丈夫割肾救妻
今年37岁的谭继文是黑龙江省海伦市人。2001年,谭继文在哈尔滨遇到了来自山东郓城县的杨瑞莉,从相恋到结婚,谭继文许下要和妻子共患难的诺言,“那时我什么也没有,小莉愿意嫁给一穷二白的我,我当时就下决心,日后一定要好好对她。”
婚后,两人有了爱情的结晶,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然而好景不长,2010年初,杨瑞莉突然患上尿毒症,双肾衰竭。他们把两岁的儿子送到父母身边,夫妻俩辗转各大城市治病。
捧着医院的病危通知书,小谭知道,换肾是唯一能留住妻子的办法。肾源难找,他想到了自己的肾。
在医学上非血缘关系配型成功的几率只有千分之一,而谭继文竟然得到了这千分之一的机会。当他知道与妻子配型成功,高兴地哭了。“有她才有完整的家,我是她的丈夫,一定要救她!”在谭继文的坚持下,原本坚决反对的亲友被打动了,同意他捐肾救妻。
今年7月22日,谭继文的左肾移植到了妻子体内。
带妻子做美甲“臭美”,自己两年没舍得买一件衣服
“小莉,快把外套披上,千万别着凉了。”在谭继文夫妻的小家,伉俪恩爱的暖意让记者感受到这对“共肾夫妻”诠释的简单幸福。
小谭说,目前他们都处在恢复阶段。由于移植后瑞莉排尿量很少,现在一周仍需要三次透析。尽管瑞莉能够自理,但每次去透析,他都风雨不误地陪着。
“有一次,透析了四五个小时,我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他把我背到身上,从211医院一路背到家里,他浑身都被汗水打透了……”瑞莉说起丈夫的好,三天三夜说不完。
失去了一个肾,小谭的身体大不如前,可他默默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从不让妻子受一点儿累。他对妻子说,“照顾好自己是你唯一的家务事。”
在谭继文精心的照顾下,杨瑞莉面色红润了,精神头也足了。出院后的一个星期天,小谭拉着瑞莉说出门买菜,结果领着妻子来到一家美甲小店,为她做了一个粉色的画着淡淡白色小花的美甲。他知道,29岁的妻子还是个爱美的女孩。“雪地靴、哈伦裤、两件套毛衣,这是过生日时他给我买的。”杨瑞莉将一件件新衣服展示给记者看,“可他自己一分钱都不舍得花,两年没添过一件新衣服。”说着,瑞莉潸然泪下。
“共肾夫妻”生命从头开始,互相勉励自食其力
虽然生活拮据,但为了给妻子补身体,每周三次透析的日子,谭继文都要买些荤菜。鸡骨架、排骨、鲫鱼……这些菜他从来不吃一口。“他说自己一吃肉就恶心,其实我知道他是不舍得吃。”他的爱妻子都知道。
透析治疗加上生活费,每月都是很大的一笔开销。所以还没等恢复好,夫妻俩就把阳台整理出来准备开个小食杂店。在朋友的帮助下,食杂店很快张罗起来。夫妻俩给小店命名“谭阳食杂店”,“是我们俩姓的结合,希望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有了营生,生活也稳定了,两人将4岁的儿子接到了身边,“一家三口在一起,这才是完整的家。”
杨瑞莉说,当丈夫的肾移植到自己体内那天,她就告诉自己,从那天开始,自己的身体就不属于一个人了,两人的生活也重新开始。虽然眼下食杂店每天卖不了几个钱,但他们希望能自食其力,像以前一样幸福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