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3日讯 12月12日,记者从市农委获悉,今年牡丹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累计人数为36万人,劳务收入比去年显著提高,创下21亿元的新纪录。在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市共吸纳农村劳动力10万人,使得今年牡丹江市农村劳动力整体呈现本地就近转移的新趋势。
统计显示,今年,牡丹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累计人数预计为36万人,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在全国工资普遍上涨的背景下,牡丹江市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再创新高,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入总和预计将实现21亿元,同比增长3亿元。
据介绍,今年以来,牡丹江市相关部门部门积极围绕农村经济发展,按照城乡统筹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采取开发市场、搭建平台、创新机制、优化环境等措施,推动劳务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向上,今年牡丹江市整体呈现本地就近转移的新趋势。初步统计表明,牡丹江市全年累计有15万农民选择在省内就业,其中留在家乡务工的农民突破了10万人“关口”。相关人士分析,本地经济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就近转移体现出的比较优势又为更多的农民所认可,加之相关部门着力引导农民本地就近转移,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转移流向的合理改变。此外,在政策扶持和典型作用的推动下,全市农民创办企业达到1084个,拉动就业1.9万人,为吸纳农民本地就业创造了条件。
同时,牡丹江市相关部门抓住科技大集、农民节等机会,加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宣传力度,全年开展阳光工程培训3.6万人,其中技能培训近1.1万人,引导性培训2.5万人。同时,牡丹江市还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企业,把培训与现场招聘结合开展,并加强了对务工农民的法律援助,开创了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