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哈尔滨市2011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综述
2011-12-29 16:02:49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9日讯 2011年,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司法局、市农委、市文化和新闻出版局、市广电局、市卫生局、市人口计生委、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13个部门组织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和农民实际需要,不断充实内容,创新载体,健全机制,以集中活动为示范,以各部门参与为基础,以重实绩、求实效为目的,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用实实在在的服务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把科普知识送进农家院落,把义诊药箱背到山村田间,把先进文化带到乡镇村屯,把先进农业技术成果带给农民群众……在全市各部门的努力推动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三下乡”活动似暖流淌过广袤的黑土地,温暖着农民群众的心。

  抓重点 办实事 求实效

  农民的文化科技卫生状况怎么样,他们还有哪些需要和要求?各部门将“帮人帮到根本上、下乡下到民心里”作为“三下乡”活动出发点,同落实党在农村的富民政策结合起来,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同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困难、改进生活方式结合起来,适时调整“三下乡”的时间、内容和形式,真正将农民需要的服务送下乡。各部门创立了各具特色的“三下乡”品牌,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三下乡”活动,如“送戏下乡”、“农家书屋工程”、“科普惠农强县行动”、“农业科技之冬”、“光明行动在农村”、“法律进乡村”、“农村教师培训”、“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农村青年创业行动”、“农村妇女科技致富行动”……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共送图书下乡50多万册,送戏下乡1500余场,送电影下乡3000余场;建农家书屋500个,村级文化室180余个,乡级文化站30个;文化科技人员下乡1万多人次,举办科技大集254场;法律广场、法律大集300余场;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8000多场次,150余万农民参加了培训;近百支医疗队常年在基层进行对口支援,诊治病人20余万人次;为农村青年发放创业小额贷款7000余万元。“三下乡”活动累积投入1500余万元,成效显著,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三下乡 常下乡 常在乡

  农民欢迎“三下乡”,更需要常下乡、常在乡,让先进的文化、科技、卫生在农村扎下根来。2011年,各部门探索出了不少有利于常下乡、常在乡的好办法。在向农民输送精神食粮的同时,注重“送”与“建”结合,积极帮助农村加强农家书屋、卫生所、文化场馆、广播站、科技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农民自身活力,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增强“三下乡”的“常态性”。同时注重“送”与“教”结合,在往下送的过程中,着眼加强阵地队伍建设,将培养当地科技人才、文化能人、卫生骨干作为根本措施来抓,提高各地干部队伍业务素质,把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农村,变“三下乡”为“常在乡”,为农村培养一支不走的“三下乡”队伍。

  建机制 送服务 共发展

  多年实践证明,“三下乡”活动已经成为爱农、助农、惠农的品牌。这项活动之所以永葆活力,就在于始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机制建设入手,将临时性、分散性、情感性的援助帮扶,变为有组织、有制度、有保障的系统运转,以制度推进服务。我市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已形成“三下乡”统一的组织协调机制。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协调文化、科技、卫生、教育、司法等12个有关职能部门,每年对“三下乡”示范活动的主题、方案、群众愿望等进行讨论,在相互沟通的基础上,统一思路,全力以赴、相互配合完成好示范活动。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和部门特点,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在各类对口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民之间架起畅通的服务桥梁,不断推动“三下乡”活动的长期深入开展。

  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传播先进文化,推广实用科技,倡导文明生活,哈尔滨市的“三下乡”活动已在农村和农民中“生根开花”,结出丰硕果实。

责任编辑:强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