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药店数十个品种遭遇“限价死” 药厂改变剂型盘活限价药
2012-01-14 07:40:27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王辛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14日讯 去年,国家和黑龙江省先后对300余个品种、1000余个品规的药品进行降价(最高限价)。我市一家大型医药连锁店经营的抗感染类药品,在执行“限价令”后,便有几种药品“限价死”。一年下来, “限价死”掉的药品多达数十种。

  “限价令”后老百姓缘何难买到便宜药?一些常规用药,在遭遇“限价令”后是如何“离奇死亡”、在其“死”后又何以“死而复生”?我市一位有着10年经营经验的医药经理揭秘了限价药的“死亡流程”。

  这名医药经理向记者列举了一些“限价死”的实例。0.25克x24粒,海南产的头孢拉定原供货价为每瓶7.5元,执行最高限价后的价格为每瓶7元钱;50毫克x12片,河北产的儿童用罗红霉素分散片原供货价为。每瓶5.4元,执行最高限价后的价格为每瓶3.8元;7.5毫克xlO粒,海南产的红必克罗红霉素胶囊原供货价为每瓶4.8元,执行最高限价后的价格为每瓶3.5元。这些药品限价后便从药店消失了。

  该医药经理透露,去年,国家对抗感染类的药品进行最高限价后,他所经营的药店便一次“死”掉了上述3个品种的抗感染类药物。

  


 

  这名医药经理透露,维脑路通片这种常用药被限价后的价格是每瓶3元,厂家供货价为每瓶3.8元, “卖一瓶赔8毛,哪个药店都不会做赔钱的买卖”,于是维脑路通片便自然地出现在“限价死”的药品行列中。药店已经两年没卖这种药了。

  常用药在被限价后消失,药厂难道就停产了吗?该医药经理表示,同一种成分的药品, “死去活来”的事例并不鲜见——改变剂型是药厂盘活限价药的常用手段,比如片剂将变成颗粒、胶囊、冲剂、泡腾片等。该经理坦言,阿司匹林对感冒头痛等疗效很好,被限价后,不少医院曾一度开不到这种药,取而代之的是高价药巴米尔,“两种药的成本并无二致,但药价却陡增十几倍。”

  面对消失的限价药。药监部门表示,他们更侧重于监管药品的质量问题。对于物价部门而言,他们主要对药店的销售药价和医院的服务项目收费进行监管,至于药店销售哪种药品那是市场行为。

  面对现状,我市医药专家认为,这是一个“死循环”。一种药品从出厂到最后卖到患者手里,药价贵就贵在一个冗长的流通环节里,这个环节要分走药品70%至80%的利润。而药品一旦被限价,每个环节的利益无法实现,这种限价药品便会在市场上消失。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