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黑龙江省破解融资难题 亟须多方合力
2012-04-01 09:30:33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魏林 桑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4月1日讯 少了初次见面的生疏,直接投入到火热的洽谈中。3月31日,由省工信委和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共同举办的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项目银企对接会上,通过精心筛选的772个项目和投融资机构进行了初步对接。

  融资是企业发展的永恒话题。近两年由于通胀压力、银根紧缩等多重因素,使得融资成本逐渐上升。“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困扰企业的主要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银企对接会上,相关人士纷纷表示,解决融资难题,亟须多方合力。

  政府 为企业做块“铺路石”

  宝泉岭溢祥石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贵路第一次参加银企对接会。身担融资4000万的任务,王贵路却显得胸有成竹:“虽然我们投资1.5亿元的新能源项目有资金缺口,但由于拥有价值两亿的固定资产,预计做抵押贷款不会太困难。”

  王贵路也表示,由于溢祥石墨以前没有进行过融资,所以对于融资的“路数”并不了解。幸亏省里举办了这次银企对接会,要不然,他还要找银行一家一家地自我推荐。在他看来政府就应该搭建一个长期的融资平台,帮助企业实现融资。

  政府所做的并非只有这些。现在能通过银行融资的企业大多“个头大”、“抵押能力高”、“投资风险小”,其余多数企业摸不到银行的门槛。这就需要政府从中协调,做一块抬高企业、帮助他们达到银行要求的“铺路石”。省工信委副主任赵磊这样对记者说。

  2011年,黑龙江省通过和投融资机构合作,开展银团贷款、工业企业助保金贷款、互联互保、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多种融资服务,共为全省工业项目建设和企业经营解决资金232亿元。

  赵磊介绍,我省共制定了9种融资模式供企业选择。其中工业企业助保金贷款受到普遍欢迎。由省市县三级政府和贷款企业共同出资注入资金池为企业担保,2011年以2.5亿元的保证金,发放贷款21.1亿元,放大效应倍增。今年工业企业助保金试点扩大到五市三县,县级财政投入1000万元,市级财政投入5000万元,省级财政投入1亿元。3.8亿元的资金池将托起更多需要融资的企业。

  企业 敞开胸怀走新路

  通过何种途径能够实现融资?当记者在会场上采访企业家的时候,得到的回答大多是找银行贷款,不行找担保公司做担保,再不行只好求助于民间小额贷款公司。

  对此,赵磊表示,目前我省企业的融资渠道还是紧盯银行,较为单一。银行贷款受国家政策影响很大,一旦银根紧缩,企业贷款就难上加难。其实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需要的融资手段也不同。这如同一个人一生成长中所需要的营养不同一样。通过固定资产抵押拿到银行贷款,在没有抵押物的时候,可以找担保公司寻求帮助;多家规模相近的企业可以互联互保,也可尝试发放集合票据;壮大后,适时引入风险投资,直至企业上市融资。

  “风险投资以股份的形式注入大量资金,这让我省很多企业又爱又怕。爱的是大量的资金流,怕的是一旦企业发展起来会被分走蛋糕。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纠结。风险投资进入企业自然是想要获取高额回报,但它也可以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让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赵磊说,在京沪等发达地区风险投资这种直接融资方式已经非常普遍。我省的企业,尤其是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重点项目以及成长较快的企业都是风险投资关注的重点。企业要明白只有将风险投资这类直接融资和银行贷款这类间接融资捆绑,才能使股本多元,得到可观的现金流。

  投融资机构 风物长宜放眼量

  在对接会上,一条信息让在座的企业家格外兴奋: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1年末,我省工业贷款余额1780亿元,同比增长20.7%,高于全部贷款增速0.6个百分点。截至2012年2月末,工业贷款余额1830亿元,同比增长18.7%。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投资机构越来越多地关注实体经济,愿意为企业融入资金,事实上省内多家金融机构也推出了适合小企业贷款的融资产品。

  但即便在工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两成的情况下,我省不少企业仍然喊“渴”。

  “大银行门槛高,担保公司门槛也不低,我们迫切需要投资机构能够看到企业的成长性,看到企业未来的利润空间,给企业成长的时间,‘风物长宜放眼量’。”一位企业家这样对记者表示。但是他也同时表示,银行考虑到收贷想要投资给风险小的行业,担保公司也倾向稳妥投资。这些束缚无形中抬高了融资的门槛,所以盘活民间资产,让小额贷款公司按照市场规律做事,承担起商业银行不愿做的业务成为目前迫切的需要。他也建议,虽然小额贷款公司符合中小企业的信贷特点和融资需求,但是小额贷款公司由于无法享受正规金融机构的税收待遇等,其借贷金额有限且利息相对较高,对中小企业融资只能起到短期的补充作用,希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帮助小额贷款公司完成民间金融阳光化和服务小微企业的重任。

责任编辑:刘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