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张丽莉正成为一个影响中国的名字
2012-05-14 08:27:57 来源:生活报  作者:霍营 刘凤梧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新闻网讯 今日,为救学生受伤的张丽莉被转至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后,哈市市民自发前去医院探望;母校大庆师范学院及哈师大在哈三个学区的千余名师生举行了祈福活动。近几天,张丽莉老师英勇救人的壮举经央视、人民网报道后,张丽莉的名字以及英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巨大反响。广州日报等全国各地媒体纷纷派记者前来报道,全国各地网友发表感言并祝愿她早日转危为安。

  今天下午,省教育厅常务副厅长魏兆胜前往医院进行慰问。张丽莉的母校大庆师范学院副校长刘恒也到达医院。刘恒说,该校决定从“铁人奖励基金”中取出2万元用于对张丽莉的救助。曾经教过张丽莉的李枫老师也带来了写满同学们祝福的45张卡片。

  当天,哈师大党委副书记王广明就如何在学校广泛开展学习张丽莉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进行了安排和部署。19时,该校江南、江北、呼兰三个学区及大庆师范学院千余名师生手捧蜡烛,唱着祈福歌,为张丽莉举行祈福活动。

  深受感动的冰城市民纷纷前往哈医大一院探望张丽莉。9时许,57岁的市民杨玉华女士手捧鲜花站在重症监护室门外。她说:“从报纸上得知张丽莉转到哈尔滨来治疗了,今天又是母亲节,我特意买了鲜花来看她,很可惜护士说病房里不能放花。希望张老师早日脱离危险。”13时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士送到医院一台轮椅。他说自己是哈市人,看见报道特别钦佩张老师,考虑到张老师高位截肢,以后可能用到轮椅,就特意买了一个。

  《北京青年报》

  美丽的女教师,可贵的正能量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边抱怨人心不古,互信缺失,一边对周围加意防范,吝于付出。人们为这种自设的樊篱所苦,但又无力打破。

  事实上,樊篱是可以清除的,怪圈是可以冲破的。张丽莉、谭千秋等老师的高尚行为,证明我们生活的时代中仍然有善的因子、爱的种子广布民间。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但每天都在给世界发送温暖。他们没有怨天尤人,总是给社会传递正能量。面对张老师的高尚行为,我们都应对惯常思维有所反省: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并未沉沦,把社会看得漆黑可能是因为观察的视角有误,如果你总是以悲观失落的心情面向世界,世界返还给你的可能就是更多的烦恼和忧虑。

  《新京报》

  “最美女教师”不仅“美”在救人

  从媒体的报道可知,张丽莉老师的“美”,绝不只是闪现在救人的这一瞬间。当急救车赶到将她送到医院救治时,她还说“先救学生”;为了让班里学生在冬天能喝到热水,自己出钱为班级买电水壶;拿出每个月为数不多的工资买来面包、饼干给路远来不及吃早饭的学生;资助班里一个低保家庭的孩子,每个月一百块钱,连寒暑假都不例外……

  《钱江晚报》

  老师就该这个样

  什么样的老师才算好?不同的学生和家长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千好万好,归纳起来“最好”只有一个,即把学生始终当成自己孩子的好老师。

  生成张丽莉这样的老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作为家长,不可忽视自己的责任。过去,孩子作业没完成,被老师留校,家长心有内疚,觉得影响老师下班休息,而现在一些家长,对老师则要“兴师问罪”:“这么晚孩子饿坏了怎么办?”家长也该想想,老师辛苦一天也空着肚子呢,有的还等着回家给孩子做饭啊!

  《京华时报》

  女教师挺身而出诠释师者本义

  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说过,爱心是教育的前提,爱不等于教育,但教育不能没有爱。师者,不仅传道授业解惑,也肩负着以人为本、立人成人的使命。也许舍己救人对不少人来说难以企及,但在教育过程中多一些关怀少一些冷漠、多一些耐心少一些功利、多一些热语少一些冷眼,又何尝做不来?感谢这位救人女教师,她名叫张丽莉,一个看似普通的名字,却再一次诠释了不可须臾淡忘的师者本义。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