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11日讯 (记者 侯巍) 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海林市委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要求,以“加速跨越争先,建设幸福海林”为主题,全面组织各级党组织创先进、广大党员争优秀,加快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2011年,全市GDP、全口径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实现131.8亿元、17亿元、9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7%、30.3%、38.4%;综合实力在全省“十强县”连年进位,2011年成为全省唯一工业发展等四项考核指标进入全省“十强县”的县市。
突出转型升级第一核心,在科学发展上创先争优。以转型升级为牵动,抓招商、上项目、建园区,提升发展质量,提高发展效益,推进科学发展。抓招商促转型。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先后引进了世界500强瑞典宜家木业、亚洲最大木地板骨干企业台升国际、亚洲顶级影院管理集团橙天娱乐等战略投资者,全国五大电力公司已有3家落户海林。三年来,新引进项目476个,亿元以上项目67个。上项目促转型。实施项目“六百”建设,每年包装200个、引进200个、开工200个,坚持看投资、看税收、看效益、看拉动、看附加值“五看标准”,重点上税收增长型、产业拉动型、基地带动型产业项目。三年来,新上汇丰石油、华安塑材、中乌制药、北味菌业等产业项目118个,其中亿元以上47个,产业项目比达80%以上,构建了林木加工、机械制造、生物制药、清洁能源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建园区促转型。按照“城市新区、产业新城”的定位,累计投资10.4亿元,建成“四横十一纵”道路框架,实现了12平方公里“七通一平”全配套。引进了牡丹江大学海林校区,规划建设了商贸综合体、韩式步行街、会展中心,建成了全省最大的台资项目俪涞国际酒店、全省最大的第三方物流园区。目前,入区企业达140户,合同引资105亿元,2011年实现税收3亿元。
突出维稳创安第一责任,在社会和谐上创先争优。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全国平安县”为载体创先争优,让人民群众更有安全感。创新社会管理。突出社区管理创新,探索社区“垂直管理”,推进警务、调解、就业、信访、文化“五进”社区,按照1000户左右一个社区,调整社区数量,缩小服务半径,打造“大服务”“小政府”。强化信访稳定。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建立“书记信箱”、“市长热线”、“信访接待日”等制度,做到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启动“警灯闪烁工程”,深入开展“春季护航”、“平安雪城”等专项行动,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被评为全省经济发展法治环境先进市。密切干群关系。在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十包”、“七个深入一线”的基础上,强力推进“三进三同”、“宣讲学习”、“帮贫解困”和“大下基层”四项活动,组织千名科级后备干部、新考录机关工作人员等分批次、分阶段深入村屯,帮助基层解决问题300余件。“三进三同”作法先后被新华网、人民网等重要媒体刊发转载。
突出民生改善第一目标,在服务群众上创先争优。坚持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创先争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民需为上、民生为本、民富为重、民享为先、民安为基的理念,着力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优化生活环境。实施城市靓丽工程,三年投入48亿元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城市面积实现“倍增”。拆迁棚户区45万平方米,开发住宅65万平方米,新城区路网实现“四横十一纵”,老城区道路改造“全覆盖”,按照“半径500米”,建设了雪原公园、人民广场、互通区广场等一批公园广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加快城乡统筹,投入7.1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通村公路、农村浴池、农村书屋实现“全覆盖”,新农村集群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全省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在海林召开。实施利民实事。三年来,累计投入8.3亿元办结城乡建设、促农增收、社会保障等方面110件“利民实事”,新建廉租房3.4万平方米,改造泥草房3994户;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公职人员收入“三个倍增” ,分别增长153.9%、169.3%和215.3%。拓宽社保网络。推进低保、医保、社保“三个提标”,开发公益性岗位,新增扩大就业,推进“五险”新增扩面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下,新农合参合率达99.6%。深入开展“一帮一”、“扶贫解困”等系列活动,建立长效帮扶机制,重点帮扶元旦、春节、端午、中秋“四节”。连年开展慈善募捐活动,三年募集资金1400多万元,实现困难救助全覆盖。
突出固本强基第一工程,在党的建设上创先争优。把固本强基作为搞好创先争优活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突出“学习成长”、“我与学习”等主题,连年编发百期《情况通报》,组织编写《提升素质,科学发展》、《海林特色价值观》等系列干部群众读本,先后三次作为全省典型作经验介绍,被评为“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市”。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采取正职任期制、副职聘任制、公开比选、竞争上岗和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激活人才队伍活力。在全国率先开展了32个公安派出所长和内设机构副职比选,公开比选122个机关事业科级岗位、125个股级岗位,比选干部占干部调整的57.4%,高于省委组织部要求27.4个百分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先后组织129个优秀市直党组织与120个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选派112名科级领导干部兼任村级党组织副书记,选派6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跨村兼职,投入资金3362余万元,解决问题1028个,全面实现农村“一定三有”和社区“三有一化”,让基层得到了实惠,受到了群众广泛赞誉。突出解决实际问题,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和“四权工作法”等9项工作全省刊发经验,2011年,被评为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