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大地飞歌沃野生金 克山县北联镇新兴村发展纪实
2012-07-06 17:46:09 来源:东北网  作者:宁春旭 侯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北联镇新兴村新型住宅小区二期。

  东北网7月6日讯 题:大地飞歌沃野生金——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黑龙江省克山县北联镇新兴村发展纪实

  宁春旭 记者侯巍

  “踏平了山路唱山歌,撒开了鱼网唱渔歌,唱起那牧歌牛羊多,多过了天上的群星座座;唱过春歌唱秋歌,唱过茶歌唱酒歌,唱不尽满眼的好风景,好日子天天都放在歌里过……”一曲《大地飞歌》,唱出了多少农民的幸福生活。

  如今,在松嫩平原北部的克山县北联镇新兴村,在鲜红党旗的辉映下,广大干部群众唱响了一曲曲创业、创新、创优之歌。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990元,集体积累达到7000万元,农机合作社大机械57台套,全县排名第一,新农村建设、泥草房改造、土地规模经营等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荣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公益事业建设试点示范村、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星级示范村、全省新农村建设四星级村、省级文明村标兵等称号。

  新兴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业史、一部创新史、一部创优史。中央电视台影视制作中心以这里为原型,在克山县拍摄了电影《黑金子》,生动再现了他们创业、创新、创优的全过程。

  建强堡垒,唱响党建领航之歌

  新兴村有6个自然屯、3926口人、21300亩耕地,党支部所属党员73名。就在上个世纪末,村集体背负着200多万的外债,支部办公无场所、干部工资无着落,村屯道路泥泞不堪,房屋大都是泥草房,人人守着三亩薄地靠天吃饭,发家致富成为奢望。

  如今,新兴村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负债大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进村、标杆村。在短短十几年时间,是什么让新兴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那就是新兴村有一个苦干创业、大胆创新、勇于创优的党支部班子,有一名敢想敢为、敢破敢立、敢为人先的党支部书记,有一支团结一致、奋勇争先、一心为民的党员队伍。

  “火车跑得快,全在车头带。有一个好班子、有一支好队伍,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谈起党支部建设,全国劳模、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省级优秀共产党员、省级“十佳”村官、市人大代表、县委委员、副镇长兼村支部书记宋金贵侃侃而谈。近年来,村党支部始终把创建“五个好”党支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紧紧地抓在手上,不断加强支部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正人先正己,打铁自身硬。支部班子成员打出了“一切向我看齐”的口号。他们从规范议事决策程序入手,全面实行“1411”民主议事程序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健全完善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项制度,一举改变了过去“一言堂”和“无规则”的现象,注重公开全村重大事项,全面实行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凡涉及发展党员、筹工筹劳、采购物资、资产管理、资源发包、重大支出等事项实行民主投票决策,定期用提示板、公开栏向村民公布村级党务、政务和财务管理情况,真正把知情权和参与权、监督权交给群众,有力拉近了党群和干群关系,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


 

大机械作业。

  “要把这些优秀的嫩草芽子都拢进来,让他们早点成材,早点为村里和老百姓干事。”作为支部书记,宋金贵不像有些人那样胸怀狭窄,总是害怕“青草牙子拱掉老草母”,而是积极发展新党员,不断为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激发班子活力。对优秀的年轻党员,吸收他们进入领导班子,交任务、压担子,加强培养锻炼,积蓄后备力量。几年来,有9名40岁以下的优秀农民加入党组织,先后有7名35岁左右的年轻党员担任村组干部或农机合作社中层干部。

  “班子强,队伍更要壮,才能团结协作,甩开膀子大干”。这是克山县委书记褚世民对新兴村党支部的指示。新兴村党支部始终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双带”作用。实行“支部民主决策、配套组织配合、党员干部带动、村民积极行动”的“层级工作法”,把党员干部作为骨干力量,从严要求、专门培养、包保服务。全村73名党员中,除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和外出务工党员,全部奋战在创业创新创优、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第一线,农机合作社、畜牧养殖园区、优质大豆基地、马铃薯种薯基地、别墅区建设现场都常常闪现党员的身影,开饭店的、办企业的、规模经营土地的……几乎都是党员。

  合作共赢,唱响农机兴农之歌

  在党支部的引领下,新兴村的家底日渐丰厚,群众的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但这些并没带给村党支部班子带来太多的轻松与自豪,一个更具挑战性的设想在集体讨论中形成:要把新兴村变成全县最强的村。

  也许是天遂人愿,也许是命运使然。2002年12月,一个让他们实现梦想的机会来了。当听说本县的西联乡发家村已经成为了省政府农机作业合作试点村后,党支部一班子人马上意识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村党支部书记宋金贵找到镇领导连夜直奔省城,他们铁了心,一定要把项目争到手。第二天,他们早上7点钟就等候在负责农机项目的领导办公室门口,可是直到晚上下班也没见到人。他们这样一等就是6天,每天都是一无所获,直到第7天有位好心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领导出差了,要3天后才回来。回到旅店,他们忍受着天天等人的煎熬,面对着羞涩的腰包,为了省旅差费,天天以卷饼和盒饭充饥。在第10天,他们终于如愿以偿。

  经过一番筹备,省政府无偿投资100万元大型农机设备的项目终于落户新兴村。然而,难题也随之而来,当时村积累还不是很充裕,匹配和运转资金如何解决成了一个难题。支部班子成员反复研究破解之道,最终形成了“集民智,聚民力”的共识,并在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上全票通过。随即,他们采取农户每亩出资3元入股的方式,以合作共赢的理念,组建了农机专业合作社。2003年,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过一个生产周期的实践,创造了总收入74.9万元、纯收入20.2万元、农户每股分红4.30元的佳绩。2004年4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全面报道了新兴村农机合作社的作法。2006年,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收入152万元,纯效益50.6万元,农户每股分红6元。老百姓都高兴地说:“真好啊,不用种地,不用干活,坐在家里就能分钱”。


  由于大机械的使用,耕地得到深松深翻,抗旱防涝效果突出,即使在2007年的大旱之年,仍然取得了大豆亩产140公斤的好收成。大机械带来的好处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使新兴村党支部一班人深刻认识到:“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他们把加强农机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农机项目,做为增强机械力量、提高作业水平、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村党支部筹资420万元对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扩建,使合作社占地面积达到12400平方米,新建场、库、棚面积达到4113平方米,并新建了1300平方米的办公楼。在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得到省市农机部门认可的情况下,他们争取到了2000万元的大型农机具57台套,组建了新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大机械作业能力达到27万标亩,作业面积覆盖全镇。

  “农机合作社可不是重吃大锅饭,大家要比起来,争起来,谁干的多,谁就收入多”。村支部书记宋金贵在支部会上提出了建议。为了提高大机械作业效率,在2011年的秋整地工作中,村党支部将合作社的大机械划分为10个作业组,组长均由党员担任,开展了“创建先进班组,争当优秀机手”活动,仅用7天时间,就高标准完成了全镇16.6万亩耕地作业任务,为全县秋整地工作会议提供了高质量的现场。

  创先争优机制的引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得新兴村农机合作社在2011年实现纯收入148万元,同时,合作社的作业质量和效益也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认可。合作社先后被授予“全国农业机械化服务试点村”、“全省十强农机合作社”、“全省农机合作社试点村标兵”等荣誉称号。

  

小康路上带头人。

  铺就富路,唱响规模经营之歌

  “农机合作社虽然让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富裕。我们必须通过创建一流农机合作社,把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拓宽农民致富渠道。”经过反复调研,党员干部形成了共识。

  经过详细的市场分析和调研,他们认识到,利用大机械作业让凝固的土地流动起来,是解决新时期人地矛盾的关键。2003年6月,在《土地承包法》的助推下,村党支部把“反租农民土地、放飞劳动力”的设想提上了班子会议,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决定实行“反租倒包、规模经营”。

  为了稳妥起见,他们决定先拿出13000亩耕地做“试验田”,通过综合多种因素,确定了土地有偿流转价格每亩为160元。尽管当时农民自行发包土地每亩价格仅为120元,仍然有很多农户不同意把土地包给村里。春耕临近,时不我待,党支部发动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分别做自己亲属、朋友的思想工作,向他们宣传“土地流转和放飞劳动力”的好处,经过半个多月的耐心开导,终于使绝大多数的群众打消了顾虑,同意土地流转。

  村党支部随即组织召开了由508户村民参加的全体村民大会。在会上,支部书记宋金贵郑重向父老乡亲表态:“新兴村土地流转,如果成功了,村里和大家都挣,如果失败了,就赔我家的3台‘大平头’、1台小轿车、4间大砖房和23万元!”在他的感召下,97.5%的农户同意了土地流转,在表决意见书和土地流转合同书上签了字,实现土地流转的新兴村,2004年实现纯收入139万元。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党员的示范引领,使全村的21300亩耕地都实现了规模经营,而且大豆、玉米、马铃薯的面积逐步朝着“三.三”轮作的方向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已近合理。

  2010年,新兴村实现了整村土地规模经营。在此基础上,党支部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压缩大豆面积,扩大马铃薯和玉米面积,全村耕地达到了统一整地、统一品种、统一肥料、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的“六统一”,使农业新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农业生产达到了标准化。2011年,种植玉米3000亩,马铃薯3000亩,大豆15000亩,新兴村的现代农业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通过几年的运作,农民收入稳步提高,集体积累逐渐增强。

  集体规模经营后的新兴村摆脱了土地对劳动力的束缚,过去由2000多人耕种的土地,如今仅用了130人,村两委通过“两转一创”平台培训农民,使农民华丽转身为工人。近几年,新兴村每年转移劳动力2100人左右,其中有1570名劳动力在沈阳、大连、天津等地地务工,有530人实现就地转移,从事二、三产业和养殖业,仅劳务经济一项收入达到3800万元,人均增收1000多元。看到收入逐年增多,村里的老老少少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服务民生,唱响新农村建设之歌

  “我们新兴村要借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力争三年内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建设城镇化的新农村!”

  对于村党支部一班人来说,如果申请农机作业合作是件难得不能再难的大事,那么修通村公路就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修完路,村党支部又开始琢磨起了绿化、美化和净化。在党支部的号召下,全村利用二年时间,在道路两侧栽植银中杨9500株,安装铁栅栏6600米,修筑排水沟1000延长米,安装太阳能路灯66盏,还建成了31个小型沼气池,铺设了1350延长米的自来水管道,彻底整治了环境,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一幅村在林中、路在树中、人在景中的美丽图画呈现在新兴村人面前。

  有人曾问:“咱们村修完路、栽完树还干啥啊?”

  得到的回答是:“盖别墅!”这不是玩笑,这是支部一班子人心里惦量很久的大事。为改善人居环境,他们请设计部门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的原则,规划设计了别墅小区。经村两委研究决定,村里通过免费拉砂石、挖地基等形式为每个新建楼户补助5万元。在党员干部的宣传、带领、示范下,新兴村现已建成二层别墅49栋。

  在新农村建设上,还远不止于此。为了能让群众更好地休闲、娱乐和学习,新兴村新建了14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和45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成立了藏书3.5万册的农家书屋,订阅了多种报刊。2010年,建成1300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活动室,为村民提供了良好的活动空间。全体村民的水费和所有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收,凡能考入高中、大学的学生,村里都能给予物质奖励,五保户由村集体无偿供养……一桩桩、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好事让百姓乐在嘴上、美在心里,群众看到了创先争优带来的可喜变化,得到了创新争优带来的实惠。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