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绥芬河市创新党员管理模式引领党员走向“E时代”
2012-10-11 18:24:26 来源:东北网  作者:侯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11日讯(记者 侯巍)为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绥芬河市委组织部依托数字化党建信息管理平台,以“党员管理精确化、活动方式现代化、教育培训个性化、党员服务人性化”的“四化”目标,不断创新党员科学化管理模式,引领党员走向了“E时代”。

  建立“一卡一库”制度,实现党员信息管理精确化。

  依托绥芬河市数字化党建信息平台,建立“一卡一库”制度,即:“一卡”是以党员身份证号为统一识别码,为全市每名在册党员和流动党员建立的电子活动卡,作为党员网上身份识别、活动记载的凭证,全面记录党员的基本信息、组织生活、义工服务、党务报告、党费收缴、组织关系、奖惩情况、积分查询、短信管理等情况;“一库”为建立全域覆盖、多向互动的党员全员动态信息库,方便党组织对党员的流向、流量、流动频率等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实现了党组织对党员的实时动态精确管理;在党籍管理上,突破了传统的党籍管理的方式方法,打破地域限制,对需要转组织关系的党员,只要向党组织提出关系转移申请就可进行接转,整个审批过程均在网上完成,为党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免除了党员往返于多个地方接转组织关系之苦。自数字化党建信息平台运行以来,为全市4055名党员建立了“电子活动卡”,通过网上接转党组织关系有600多人次。

  建立开放有序的培训方式,实现党员教育培训个性化。

  为彻底改变过去党员培训在会议室读书、读报和学文件的传统教育手段,市委根据党员多样化的培训需求,建立开放有序的培训方式。创新教育手段。充分利用数字化党建信息平台、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等现代化的教育模式,让党员接受教育不受时间、空间和个体素质差异的限制,时时都能接受党的教育,处处都能感受党的温暖。丰富培训内容。根据党员的培训需求,采取“菜单式”点学的方式,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将具体培训课程列为“必修+选修”两种培训模式,并要求每名党员每年培训学时达到30小时,不断提高党员接受党组织教育的积极性。加强培训成果。借助数字化党建信息平台将党员每次培训的学分纳入“党员电子活动卡”,建立了党员教育培训学分制度,把学分完成情况作为党员评先、提拔和调动的重要依据,使党组织对每名党员的培训情况进行实时掌控或定期分析。目前,全市各级党组织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00余期,培训党员干部近4000多人次。

  建立党组织快速动员机制,实现党员活动管理现代化。

  为有效解决党组织开展活动存在的动员速度慢、范围窄、效率底等问题。市委依托数字化党建平台短信群发系统,建立了党组织快速动员机制,使党内活动逐步迈向了“三个转变”。实现“封闭”向“开放”转变。在党组织开展活动时,提倡跨区域、跨行业和跨单位联合开展党组织活动,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推行开放式管理,不受党籍关系和地域限制,党组织通过数字化党建信息平台发布活动公告,党员可持卡参加任何一个组织活动,系统自动为党员形成积分,有效做到了党组织活动资源开放共享。

  实现“分散”向“精确”转变为不断激发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市委出台了《数字化党员积分管理办法》,将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教育培训、义工服务等教育管理服务情况量化累积成分数,要求每名党员年活动积分达到12分,并按照“月末统计、月初提醒”的方式,系统每月自动为党员发送“电子党务报告”,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延伸到哪里。目前,运用平台开展活动800余次,自动为3544名党员进行了积分,发送党务报告8期,短信49000余条。

  实现“传统”向“灵活”转变为提高服务实效,市委依托数字化党建平台建立网上党员服务中心,采取城市地图窗口样式,公示各基层党委、社区党组织实景位置、联系方式。同时,为搭建党员有效发挥作用的平台,建立了党员义工服务制度,坚持以社区党组织为依托,以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党员为主体,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成立了党员义工协会,下设12个义工分会,120支义工队伍,服务项目涉及扶贫帮困、环境治理、卫生医疗等10大类。目前,全市已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义工服务队78个,企业义工队23个,其他领域义工队19个,共开展活动2000余次,奉献服务时间66162小时,共捐款捐物22.87万元。逐步形成了在社会上“有困难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的良好氛围,彻底改变了过去党内活动的单一,使服务力量由传统的松散型变为紧密型,有效的破解了党员服务群众质量不高,成效不明显的问题。

责任编辑:彭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