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份,大雪已经将耕地裹得严严实实。虽然已经进入农闲季节,但哈市呼兰区石人镇德安村的大部分村民却没有闲下来。因为他们这一年的收成、800余万斤土豆还没有换成实实在在的人民币。囤积待涨的滋味不好受:走东家,串西家,看看别人的土豆卖没卖,多少钱卖的,然后考虑自己是卖,还是等待。德安村距哈市主城区近百公里,今年近三分之一的地都种了土豆。近两年土豆收购价大起大落,让他们愈发纠结。

菜窖中囤积的土豆还有很多
前年收购价高
去年家家猛种
“产量要增加,储存土豆的菜窖就不够了。去年夏天,全村至少新挖了40多口菜窖,一口成本七千元至一万元,全村投入将近40万块钱。”村民赵景志说。
近两年土豆价格犹如过山车大起大落,让呼兰区石人镇德安村的村民头疼不已。
“现在整个村子的人都在囤积待涨,都想把土豆囤到明年春节前后,能卖一个更高的价格,这么做的原因和前年土豆价格大涨、今年初‘稀烂贱’赔钱卖有很大关系。”今年44岁的村民张立成带着一副眼镜,说起话来慢慢悠悠,但语气中透露着焦急。
张立成告诉记者,前年刚起土豆时,收购价就已经高于往年,七毛到八毛一斤,家家户户都卖了一些。到2011年春节前后,一斤土豆收购价达到一块一到一块二,后来听说别的村品质特别好的大土豆卖出过一块五一斤。“这么高的价格很多年都没有碰到过了,每一个种土豆的人家都挣到钱了。”
看着土豆价格走高,2011年种地的时候,大部分村民都加大了投入。
村民赵景志去年种土豆的亩数从不到50亩加大到85亩多。张立成去年也种了25亩。不光种植土豆的数量增加了,村民们对于土豆储存的投入也在增加。
“土豆种植面积增加了,产量肯定要增加,储存土豆的菜窖就不够用了。全村共新挖了40多口菜窖,投入近40万块钱。”赵景志说。
增加耕种面积、增加储存投入,整个一夏天也没碰到什么大的天灾,这一年的收成让村民们心里乐开了花。但是,去年的收入却让村民们万分失望。
丰收卖不出去去年种土豆的人家全赔了
“2012年春节前后,家里种土豆的村民全都赔了钱。种了25亩土豆的张立成赔了近2万元,种土豆大户赵景志的85亩土豆让他赔了将近6万元。”一位村民介绍。
“去年加大投入,可别的地方也在增加。结果到了秋天,土豆起回家多少天了,也不见一个老客(到农户家上门收购的收购商)上门。”张立成说。
2012年春节前后,来村里收购的老客给出最高的收购价仅每斤三毛,种土豆的村民全赔了钱。
据介绍,一亩土豆成本至少1500元。这些成本主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田间管理、播种和雇机器收成。按照每亩均产4000斤计算,一斤土豆成本价不算人工就达到三毛八。“去年起完土豆到家,春节前给的最高收购价只有三毛,春节后,连收购的老客都不上门了。眼看着气温就上来了,再不卖出去,窖里的土豆只能等着发芽了。没办法,我们只能自己雇车往镇上的加工厂送。一斤只能卖到一毛一、一毛二,到后来也不上秤了,就这一车,不管多少斤,就给你几百块钱,不卖就拉倒。”赵景志说。
说起土豆贱价原因,张立成说:“主要是丰收了。前年价高,我们加大种植,可别人也多种了!再一个,我们这儿土豆主要通过老客卖到哈尔滨市区等附近几个地方,市场就这么大,一下多出来这么多土豆,不便宜还等啥呀!土豆就是越贵越好卖;等它贱了,就是越便宜越不好卖。”
今年收购价高村民囤积待涨
“不出手是因为从今年的价格看,后面还有继续走高的可能。大家都囤着呢,等更高的价儿。不过,其实大家谁心里都没底儿,过了春节啥价格,谁敢说得准呀!”张立成说。
眼看着今年土豆的收购价格已经开始往上涨了,11月中旬开始,德安村的一些村民开始张罗着抓活猪、招待村邻了。
虽然进入农闲时期,但57岁的村民赵景志却越来越忙。每天走东家、串西家,目的只有一个,打听每天土豆收购价格的变化:谁家出手了?卖了多少斤?以几毛的价格出手的?赵景志今年种的20万斤土豆只出售了一小部分。
“秋天土豆刚起到家那阵儿,老客上来收的价是五毛五一斤。后来就开始往上涨,六毛、六毛五,现在小土豆(个头小,品质一般)一斤是四毛,大土豆(品质较好,平均每个重量在三两以上)是七毛一斤,但是我基本上没卖。起土豆的时候,我只把小土豆卖了,一斤三毛,现在看来是卖便宜了。”瘦小的赵景志说起这些显得很纠结。
不仅赵景志这样的种土豆大户没出手,今年秋收后几乎全村的土豆都躺在窖里。老客已经上门几回了,但村里人很少有卖的。
说起今年土豆的价格走势,张立成、赵景志,以及其他接受采访的村民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示:“应该还能再往上涨一涨。”但谈到判断土豆再往上涨的依据时却又说不出来。
哈市农委相关人员:掌握市场供求关系村民可学学南方好做法
附近几个大村子,和德安村情况基本一样。对于窖储秋菜在什么时间出售、以什么样的价格出售?很多菜农只能根据经验判断,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不确定因素。而哈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就在前年土豆价格高涨时,已经发生过一些农民对销售信息不畅通,最后囤在手里的土豆血本无归,全卖给加工厂做粉面子了。
那么,如何解决菜农生产经营中的“方向”问题?哈市农委相关人员表示,现代农民已解决“靠天吃饭”问题,但是亏本种地情况仍旧经常发生。这是因为,生产经营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已是市场供需关系问题。只有及时掌握市场供求关系,“看供需下菜碟”才能在农业生产中赚钱,我省农村可学学一些南方村镇的好做法。
菜农不能及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是关键,一些村子可以挑选一个经纪人,由经纪人统一代理一个村或者更大群体的产品,经纪人还具有市场议价权,可以为农民争取更大的利润。农民挣钱后给经纪人提成,减少了二道贩甚至是三道贩等中间环节。
另一个方法是,菜农结成合作社,与哈达批发市场等大供应商建立联系,及时掌握全国蔬菜信息,根据前一年或当前其他省市耕种情况决定自己的耕种面积,也可同时与几个大供应商建立常年供货关系,从根本上对农产品销路加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