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踏雪巡线(图)
2013-01-31 23:43:33 来源:东北网  作者:吴金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31日讯 1月31日凌晨4点多钟,窗外一片漆黑,因惦记着今天要随牡丹江电业局输电工区巡线人员进山巡线,为如实纪录巡线人员艰苦卓绝的奉献精神,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了,索性起床,打开电脑,理顺思绪,为当天的行程开个头。

鞋中灌满积雪,不时脱靯清理。

  

  输电线路一般都是从峡谷中穿过,谷内人迹罕见、谷深林密,巡线任务十分艰巨。这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趟雪翻山走进无人区进行线路检查巡视的。记者决心随同巡线员一道,到现场感受、体验巡线队员的工作生活。

  踏雪前往,勇往超前

  1月31日9时,经过两个多小时汽车颠波,曾经只有模糊轮廓的高山变的清晰起来。跟随巡线员工走在群山峻峭之间,巡视着输电线路,真切地感受到那银线的跳动一天比一天强劲有力。

测量导线接头温度 确保线路安全运行。

打开饭盒午餐雪地里完成。

 

 

  大山里雾气沼沼,松树的影子长长地倒映在雪地里,沿着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攀登,没走几步就累得气喘吁吁。

  “今天的天气真不错,不是十分寒冷,能在这样的天气峡谷中巡线,真是我们的荣幸。站在谷口的山顶上,保线负责人刘万忠兴奋地对大家说。

相互配合牵手前行 齐心协心完成任务。

  从峡谷的谷口向谷深之处望远,峡谷两侧都是群山,大峡谷悠长不见出口,一条巨龙从山项一直延伸到远方。迎着阳光望去,山上白皑皑的积雪映得人睁不开眼睛。走在幽静的山谷里,风从耳边悄然刮过,让我想起了早年曾做过的一首《巡线者》的小诗。

  走出家门,

  便被长久地遗忘在山谷,

  脚步与口哨击打着阳光。

  冬日的北风,

  拎着雪花自由的飞扬。

  挺直的望远镜,

  放飞了平安的希望。

  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

  伸向了远方,

  书写着光明的诗行-------

  穿行在山谷中的雪地里,蓝色的影子特别的清亮。巡线队员刘万忠不止一次走过大峡谷,对线路经过的山谷情况非常熟悉。他告诉记者:每天走在峡谷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冷与热,峡谷内温度低,特别是站在山顶上,寒风吹来全身都透凉,行走在山谷中,羽绒服内像被水洗过一样,又让人热得难受。头上冒汗,所戴着的帽子常常挂满冰霜,变成了硬邦邦雪帽。为此,要经常更换。今天出行,他带了2个帽子,以备不时之需。

  “前面是冰河,第一次巡线时我就掉进河去,鞋都湿透了,千万要注意。”大家正走着,走在第一位的刘万忠不时地提醒大家。山角下是一处流水的地方,水流下方冒出袅袅的气雾。走在冰上,不仔细观察还真不容易分辩,上面的雪几乎将冰层覆盖,踩在上边才能感受冰水的存在。

  沿着冰河的上方,大家小心翼翼地走过。刘万忠告诉记者:像这样有水的冰湖,峡谷中还有多处,这里的地下泉水长年涌动,即使是冬天也不断有水冒出来,一不小心掉进去,那麻烦可就大了,大冬天的,穿着湿鞋穿越峡谷,只能一个劲地走,绝对不能停下来,不然会冻伤的。

  积雪没膝 靯中灌雪

  “还记得温总理在汶川大地震时所说的话吗?“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倍的努力!”现在我们已经走了一半的路程,我们要坚持努力,希望不在前方。”连续巡视4个多小时后,大家都非常疲劳,只好互相鼓励着。

  峡谷内手机没有信号。刘万忠告诉记者:峡谷内有几户养参人家,一公里左右的地方都是参架子,参民夏天进入谷中就不出去了,初冬时节,整体离开谷内回家猫冬。走时参棚内剩余的米、面、油、被褥都留下,甚至有的参棚内钟表在其中,不是巡线人员“大冬会”巡线进入,整个冬天不会有人到峡谷中来。

  正说着,风停了下来,明亮亮的太阳晃得行人睁不开眼睛。记者边走边拍摄沿途的风景,很快与队伍拉开了距离。望着远处的巡线人员,那蓝色的身影,犹如一个个蓝色的精灵,在雪与松之间穿行,赶紧拿起相机,留下这难得的镜头。

  风吹着哨声,

  击落了枯黄的树叶。

  蓝色的精灵,

  集合了铁塔的队伍。

  牵手的心

  将寒冷变得温情-----

  吟诵着诗句,小分队继续前行。临近谷口,沿着猴塔都立在深草之地,雪很深,巡线道路消失在路的尽头。刘万忠告诉大家,这段路需要从路旁的山林间穿过,那是参民下山的小路,对比之下相对要好走些。走在林间的小路上,队员们的步履变得沉重起来。山间的小路,峡谷的林间显得更加幽静,经过长途跋涉,大家都没有了声音,只听到人走在雪地上留下的刷刷声响。

  热血融冰 铿锵前行

  今年,东北遭遇了多年罕见的大雪,山谷中雪深达半米以上。一位巡线队员这样说:“太难走了,那哪里是走着巡线,那不就是连滚带爬吗?”到哪巡视,想着,千万千万要带个棍子,最好能长点的,不然你想前行真是太难了。

  记者跟随巡线人员踏进积雪覆盖的巡线道,看着前边路不远,可走起来才知道,什么叫望川跑死马。10时整,翻越山峰后巡线人员开始下山,组员间互相搀扶,走走停停,还不是的用手中的望眼镜查看着导线情况,用远红外线测温仪测量着导线接点的温度。正走着,一名保电队员突然把脚掉到石缝里,雪立即没过大腿。好不容易拔出腿来,棉鞋内灌满了雪。不得已只好停下来倾倒靯里的积雪。这个不足300米的山坡,巡线人员足足走了半个多小时。为防止再次发生此类事故,防止自己不受到伤害,保电队员们前行更加小心翼翼。在深深的雪层下,大家谁也不知那里到底是什么状态,看是很平的雪堆,可踩下去确是树扎子,让人防不胜防。但这些阻挡不了保电队员前进的脚步。

  记者有幸看到了这些感人的一幕幕。生活在他们之间,我感到天地之间的可爱,感谢山川,让时代创造了英雄,我感谢大雪,让我看到了电业人忘我工作,可歌可泣的动人场面。

  中午时分,巡线人员掏出馒头、咸菜、咸鸭蛋,这就是巡线员的午餐。“馒头有些凉、有些硬,但这足矣让我们填饱肚子,不然,大山很难走出去的。”巡线员郝立新说。

  加谬说:“我从来也不能放弃光明、生之幸福和我于其中成长的幸福生活。”光明与幸福是如此紧紧相联。我们守护光明,就守护了我们电网人的责任,就履行了特殊时期我们的光荣使命。在巡线工作中,我看到了我们的电业人,克服困难,爬冰卧雪,翻山越岭,不辞辛苦地忘我的工作。这每一次奉献、每一次努力,既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心愿。无私奉献,勇挑重担是电业人供电保障过程中的真实写照。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