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肥胖学生超20% 生活习惯紊乱“造就”胖墩
2013-05-20 10:13:25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张宏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20日讯 今天是第24个中国学生营养日。今年3月,通过对全市7—18岁学生的体质健康调查显示,学生中“小胖墩”的比例越来越高,“小胖墩”的人数比例已超过学生总数的20%。市儿童医院青春期门诊主任于泓认为,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是造成中小学生“亚健康”的主要原因。

   小胖墩易早熟不合群

  市中小学生卫生保建所认为,学生“小胖墩”人数比例越来越高的原因是“吃的不科学、运动量少”。于泓主任表示,家长为孩子营造的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小胖墩”的主要原因。

  “现在的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儿童期的肥胖,也不认为是肥胖。”于泓主任说,青春期门诊经常能收治三四岁的小胖墩,孩子的家长都觉得自家孩子圆滚可爱,却极易出现性早熟、心血管等疾病的困扰。

  哈医大医学心理学教研室对300多名单纯性肥胖学生分析发现,“小胖墩”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肥胖儿童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易出现孤独、紧张、“不合群”等心理问题。

   生活习惯紊乱致发胖

  于泓主任正组织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学校教育医疗组在我省进行调查试点。尽管调查尚未结束,但小学生生活习惯紊乱问题令人惊讶。

  “大多数孩子没有晨起排便习惯、早餐习惯,还存在晚餐迟、睡前加餐等问题,肥胖比例比较高,生活习惯非常紊乱的人数已经超过50%。”

  于泓说,她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家长关注的主要目标是孩子的学习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重视依然不够。这些不良生活习惯直接导致“小胖墩”、学生体能下降、视力严重下降等问题。

   饮水太少吃肉太多

  调查发现,大多数孩子的饮水量不够,蔬菜水果吃得少,食肉多;还普遍存在“早餐扔掉、午餐外吃、晚餐迟吃”的问题,而早、中、晚三餐的不规律,影响了孩子正常的能量代谢。此外,尽管有一些家长意识到饮料对儿童肥胖的影响,却没有为孩子营造出喝水的习惯和家庭氛围。

  于泓所在的学校教育医疗组调查结束后,将提出相关改善议案,并递交市教育主管部门,提高我市青少年身心健康。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