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5日讯 于善君连着送了十几趟外卖,呼哧带喘地坐在店门口休息。他是道里西九道街“开封灌汤包”的主人,店里服务员忙不开的时候,他习惯亲自上阵。这些年,于善君早没了前国营店干部的派头。
那块“开封”老牌匾陪了于善君20多年,随着中央大街周边整体改造,这个店很可能被“重塑”。怀着一丝不舍,于善君让员工给自己在店门口拍了张相片留念。晚饭口前,于善君抽空到一街之隔的真美照相馆洗照片。
这家比灌汤包还老的前国营店,如今店内都是小年轻,熟练地操作着电脑和冲印机,除了门脸和楼梯还有点年代感,完全看不出已营业了77年。

真美贷款120万成唯一幸存者
“老名气不能当饭吃,市场竞争一定要求新入流。”真美照相馆的经理陈风春庆幸自己及时认清了这一点。作为冰城摄影业五大家之一,曾经的真美排队取片并不稀罕。上世纪90年代初,财力雄厚的私营照相馆陆续开业,纷纷投资几十万上新设备,并引入了流行于港台的彩色扩印技术。
彼时,道里有十来家国营照相馆,标榜的一直是老摄影师的技术风格,对硬件更新并未在意。时间久了,陈风春目送要求扩印的顾客失望离开,才感到时代变了。
陈风春意识到了危机也看到了市场,想引进高端设备与私营馆抗衡并分抢客源。可刚改制的真美掏不出这笔费用,股东们围坐商议对策,年轻的陈风春为前辈们倒上茶,提出想贷款。
此言一出,立即引来老职工反对。改制前大家吃“皇粮”旱涝保收,如今要背债过日子,实在难以接受。意见僵持的那几个月,一些小型照相馆因客源太少支持不住停业了。看到开放的市场原来如此残酷,最终,大家同意一搏。
真美向银行贷款120万元,购置了新设备,在市场分来一杯羹,并用利润逐年还着贷款。贷款让真美成了老国营照相馆唯一的勇士,也成了唯一的幸存者。成功的壮举很快在中央大街商圈传开,其他行业的老国营店负责人们,在庆幸自己没有被时代竞争选中时,也对同行业的私营店警惕起来。
孔雀用价廉敲开老年发型市场
开放时代的竞争是公平的,不会漏下谁,相差的只是时间。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大批美发学徒从广州归来,市面上冒出很多发廊,提供港台流行的烫染发式,让头发变成了发型,追赶潮流的年轻人趋之若鹜。
“改制前理发是按区域分的,你单位在道里就给你发道里美发厅的票,在南岗就发南岗的,每月我们都定数理发,定额发工资,巴不得少来几个顾客可以多歇歇。”孔雀美发厅的经理汪国维说,私企挤进市场后,一切都变了。连全市最有名的哈尔滨美发厅、松花江美发厅等大型店都萧条了,孔雀的理发师也只剩下一半。
有了真美的前车之鉴,汪国维意识到是寻找出路的时候了。当时,南下学新技术不现实,但孔雀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发型师年纪比较大,和周围的老邻居已打成一片。“不如扬长避短,专攻老年群体。”在私营店把客户群定在年轻人身上时,汪老和妻子琢磨出了几种适合老年人的电烫发式,拍出照片贴在门口,价位低于市价一半,孔雀用价廉敲开了老年人的发型市场。
走进孔雀,热闹得不得了,宛如聊天室,除了做头的还有来陪聊的。“美发师平均年龄55岁,你在哈尔滨找不到第二家。”汪国维自信地说,“与顾客之间完全没代沟,聊家常已算是拉拢客源的免费特色服务。今年60岁的耿师傅在此工作30年,给老邻居从黑发剪到白发,连人家孙子的名字都是他帮取的。”
凭借着独特的市场定位,孔雀成了省内仅存的前国营美发厅。

开封拿出诚意留住回头客
在前两大行业因为私营店崛起忙着拼硬件和客源时,于善君和永安文教的经理卞生安却经常在一起聊天下棋。于善君曾认为:对于餐饮行业来说,味道对了客人自然会来。1980年他被分配到此,只有5张桌的店整日排队。
“一天,我从外面回店里,正赶上午饭口,门口有很多人等位。两位女士等得不耐烦,一跺脚转身走了。经过我时还赌气丢下一句:再也不来了。”这句话有点吓人,让于善君记忆犹新。
2000年前后,冰城的开封灌汤包冒出近百家。“当特色大众化,也就不那么稀罕了,这就是消费者的心理。顾客一见排队立马走人,似乎那句吓人的话开始应验了。”于善君为曾经的自满感到后悔,赶忙将店面扩充至15张桌,减少顾客排队时间。
一次下棋时,卞生安说起洋快餐有送餐服务,这让于善君眼前一亮:“包子也可以预约外卖啊!”第二天,他便印了上千个订餐卡沿街发放。果然,不到一周,订餐电话多了起来。为及时送餐,于善君将服务员人数扩充了一倍。
后来,冒出来的灌汤包店因口味参差不齐基本都倒掉了,但于善君十分感谢它们曾经的出现让自己认清了形式:“回头客们吃的是口味,品的是的回忆。但如今生活节奏这么快,谁也不会花一个小时等你一屉包子,想生意旺必须拿出点诚意,服务跟上时代。”
永安市场逼出的“文教超市”
卞生安能冷静确切地指出灌汤包的服务缺失,是他作为食客的需求,但当永安提供的服务被一种叫做电脑的东西取代时,他连最爱的灌汤包都吃不下了。
作为文教界的“皇太子”,国营时期,各单位的笔、本子、订书器等办公用品都从永安进货,改制后,卞生安利用打下的人脉延续着服务,几乎无竞争。但是,2005年以后,随着各单位数字化设备的普及,办公室传递信息更多的是邮件,永安的草稿纸和钢笔在店里放到落灰了。
走量已不符合市场,零售又面临众多小文教店,如何能突出重围?卞生安起早贪黑地走市场,发现小文教基本只卖笔和本子,服务半径一公里。相比之下,永安面积大,又占据着中央大街黄金地段……“文教超市”这个词突然出现在卞生安的头脑中,冲口而出了一句Yes!
随后,永安开始疯狂采购,大到宣纸、画板,小到信封、笔芯,专业到文房四宝、画板石膏像,永安的商品种类一下丰富到800多种,为迎合年轻人,在保有英雄、永生等老国产品牌基础上,卞生安还给店里加入了派克、德力等洋品牌文具。
用现如今顾客的话说:“需要稀有文具就来永安吧,这里没有哪都没有了。”虽然店里不少商品几乎微利,但正是靠其他店“不屑”出售的商品,永安每月仍能保持十万以上的卖钱额。
当“王小柱”成了“路易斯·王”
在卞生安打造特色永安时,真美也没闲着,摄影行业又被科技洗了次牌,私企影楼逐渐走向儿童和婚纱摄影。这一次,陈风春没有随行就市,在分析了客户群体后,放弃了走高端,坚持倾向工薪阶层。提供全面型服务,反而独树一帜,让真美成了全市唯一的综合性照相馆。
陈风春说,经过一次次市场的考验,真美时下的经营模式与私企已别无二致,“国营”只是照相馆经历过的“那些年”,留下的只有回忆。如今,连孔雀都提供上门理发的服务了,服务业顾客就是上帝。
采访最后,记者问出了仍困惑的问题:既然内在早已转变,保留这张“国营脸”有怎样的目的?于善君哈哈大笑,直呼记者想多了:“牌匾上国营两个字是我亲自抠掉的,不是我不想装修啊,楼太老了,一钻直掉渣,等改造之后,我说啥要装成洋快餐那种时尚简装的,把电扇换成空调,让顾客舒服地吃包子。”
市面上又出现了很多新开的店在以“老国营”为幌子,真正的“老国营”却认为:这说明他们对服务不自信。
在竞争激烈的中央大街商圈经营超过50年,这四家店比一般的老国营得到了更多的磨练。就在人们仍“约定俗成”地认可他们的国营身份时,他们已经主动抛弃了这个在一些人眼中的“金字招牌”,做起了比很多私营企业更现代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