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搜 索
王克木:歪评“核电乌龙事件”的媒体表现
2014-08-17 09:49:49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克木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7日讯 8月12日,环球网引自俄罗斯某新闻网的消息说,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正在研究中方关于拟在哈尔滨建设新核电站的提议。同时截图称,中国商务部网站8月11日对此消息进行了报道。

  前有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的阴影,所以消息刚刚发布就引发了各界广泛关注,多家媒体相继转载。

  面对有可能发生改变生活环境的切身利益大事,身在其中的哈尔滨人参政议政的弦立即紧绷,微信朋友圈马上发起了投票反对签名活动,力争民意上达让此提议实施的有可能变为不可能。一个事态还在发展中的热点事件,既有友邦合作的国际经济,又有上下重视的百姓民生,过程和结果都太吸引眼球了,头题份量,还能做连续跟踪报道,那咱这媒体得赢老高关注度了,那得引多少广告主竞折腰啊。于是,传统的、新型的多路媒体不假思索、不讲身段、一拥而上,纸媒、电煤、网媒各展己长、分显神通,可不能错过这扬名立万的好机会。

  出人意料,这么有看点的新闻事件原来是条“乌龙”消息。8月15日,黑龙江省发改委明确否认了俄罗斯在哈尔滨建设核电站的消息,并表示哈尔滨不具备建核电站所需的客观条件。

  哈尔滨人长出了一口气,可媒体却像迎风呛了一口,本来打算拉着架子一追到底的连续报道没了,想借社会对热点新闻的关注之时连带着自己名号也响点的梦醒了。变化比计划快,适应是硬道理。预留的头条不一定上,但是这条新闻还是要接着做。怎么做,看功力了。

  多数媒体8月15日当天以地方政府回应为主要内容发了消息,用不同的上板时间比快。纸媒拼速度没戏,只有靠深度。一家曾经引领风骚的经济类大报果然不同凡响,虽然用同一主题发在了8月16日,但内容、角度大有不同。让读者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并引读者再观其未然。原想此处摘几段以飨各位,无奈本人断章取义的能耐不行,捧不出片羽吉光。不过不打紧,多家网媒都在第二天换上了这篇报道,随便一百度,准找得见。真真应了那句“圣人曰”:“好饭不怕晚。”

  忙三火四地赶来,着急忙慌地播报,要不是有上述这篇大报深度报道的那抹亮色,还真以为媒体也得了浅阅读时代的“急症”了。别这样,媒体的社会公器责任不能忘。有速度,也要有深度,有传递热情,更要有冷静分析。不要因为自身生存压力大,就忘了公众良心的社会担当,那就背离了媒体人从业的初衷和理想。

  其实,这次“乌龙”戏就不该上演,如果大家不是这样着急的话。环球网8月12日下午再发文题为“中国多部门称对俄罗斯要在哈尔滨建设核电站不知情”,称《环球时报》记者就事件向多个有关部门和地方有关机构质询,各方都表示对这一事情毫不知情,而且信息源几乎都是俄罗斯媒体的报道。环球网称,有知情人士透露,这种情况表明,要帮哈尔滨建设核电站,应该是俄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单方面的意愿,并没有与中方的主管部门进行认真洽谈。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