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中年女子盲目网络求医险些被忽悠 专家:警惕“黑医”陷阱
2014-08-22 09:53:00 来源:东北网-鹤城晚报  作者:赵乐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22日讯 网络走进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许多人传统的看病模式,但凡有个头疼脑热什么的,或者体检过后看不懂化验单,或者对医生讲解产生疑问,很多人就会打开电脑,将自己的情况说明,在网络上搜索信息进行比对,进行自我诊断。上网搜索中,会弹出很多医生或医院的信息,针对你的问题提供咨询,这种求医问诊的方式,确实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方便。但是也有一些人,在网络上以提供健康和治疗咨询为诱饵,进行虚假广告宣传,有兜售药品的,有劝你去治病的,还有推荐医疗器材的。市民需要提高警惕。

  市民赵女士体检时,查出甲状腺有问题,她到我市一家知名综合医院去看病。一名年轻的医生说她得了“甲减”,赵女士不明白“甲减”是什么病,就急着询问医生。医生没有回答,只是说了句,“你上网自己搜搜。”于是,她又去了几家医院,医生说她是甲状腺功能减退,补充甲状腺素就可以。赵女士不明白自己怎么得上的这种病,她很想了解是否有办法不用长期服用药物根治这种病。医院医生的答复是:“这种病病因不明,没有根治办法,只能服用药物补充甲状腺素。”带着疑惑,赵女士上网寻求答案,鼠标一点,有关“甲减”的信息出来一大串,“甲减”的症状、治疗方法,饮食保健等等信息,还有各种名医咨询答复,快速问医的链接。北京的一家医院说用一种技术可以根治“甲减”,赵女士马上在线咨询,对方询问了赵女士“甲功八项”的检查结果,然后说能根治,让赵女士去他们医院治疗,称几天就能痊愈,费用一万多元钱。赵女士本来就对终身服药心有余悸,很想去就诊,有朋友劝她别被忽悠了,她又咨询了一些专家,都没听说医疗领域用设备就能修复受损的甲状腺的技术,并告诉赵女士这种病很简单,服用补充甲状腺素的药物就可以。赵女士听了专家的建议,服用药物,北京那家医院多次打电话游说赵女士去就诊,赵女士没有再听信。

  对一般人来说,网络是普及医疗卫生知识的阵地。通过“网络求医问诊”这种方式,人们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和治疗咨询,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网络上丰富的医疗卫生知识,可以满足人们这种一般性的要求,人们通过网络可以就诊咨询,在了解自己患病的大致情况后,知道应该到什么医院,找什么样的医生,从而减少就诊的盲目性,赢得治疗的时间。通过网上问诊看病的模式之所以受热捧,是因为现在三甲医院“看病难”的状况一时还难以改变,网上问诊,免去了挂号的辛苦,真正是既省时又省钱。通过“网络求医问诊”,能够分流一部分可以不用去医院看病的患者,既缓解了“看病难”的矛盾,又有效地减轻了医疗资源不足、不均衡的压力。目前医疗资源紧张的背景下,小病到大医院就诊成本较高,如果能通过网络或得到值得信赖的医生指导,未尝不是一种好的办法。

  但是网络上的知识有真有假,鱼目混珠,提供咨询的医生也良莠不齐,有的自称医生,实质可能不是,只是卖药推销医疗设备甚至是医托。由于网站无审核医疗机构或医生资质、职称等信息的权限,不需要任何验证,就可以以“某医院医生”等名义注册微博。即使在一些知名的微博网站,有些医生在通过微博网站实名认证后发布信息,而有一部分医生则根本没有提供详细的资料。而且即使是实名认证的,在没有见到患者的情况下,医生也不可能全面、具体地了解,更谈不上掌握患者的情况,不可能对患者进行比较确切的诊断和治疗。一些咨询大夫在网上只给建议,从不开方,解答咨询时都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中医讲望闻问切,患者的文化水平不一,在网上对自己的病情可能片面提供信息,不是面对面问诊,提供的实验室检查报告是否全面有效,这些在网上都无法确定,如果就此诊断,很可能导致误诊。”市中医医院北区妇二科主任李晓红说,没见到患者本人,网上仅仅提供意见供参考,看病还得到医院找医生。医生看过病的患者,医生已经了解患者病情和康复情况,就用药、检查等方面,可以不断调整医疗措施,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和康复意见,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患者往返医院的麻烦。李主任认为,网络问诊不具备“看病”的功能,只能起到初步引导的作用,不能代替就诊。

  实际上,早在2001年,卫生部就颁布了《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只能提供医疗卫生咨询,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治疗活动。因此,网络上的诊疗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如果发生误诊,患者只能自担风险。

责任编辑: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