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就业
搜 索
创新创业不忘初心 精准扶贫服务民生 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黑龙江省职业教育
2017-05-08 10:50:03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韩雪 衣春翔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职业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服务经济发展、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我省职业教育事业开启了改革发展新征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成绩,实现了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推进了区域发展,促进了社会公平,助推了经济增长,为我省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高水平多样化的人才保障。截至2016年底,我省共有各类中高等职业和成人院校431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42所,成人高等学校21所,中等职业学校368所;其中高职(专科)在校生22.19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12.5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27.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比例为3:7。

  5年间,省委省政府努力保障职业教育经费逐年递增(2012至2016年分别为66.9亿元,65.1亿元,75.8亿元,84亿元,84.05亿元),全省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375.55亿元,为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我省职业院校每年输送近23万技术技能人才,进入农业、工业、交通、通讯、建筑、商业服务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与行业,以及教育、文化、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的第一线,成为支撑实体经济持续发展产业大军中的主体力量。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三年稳定在95%以上。2012年至2016年全省培养中高技能人才113.38万人,“十二五”期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3.7年增加到14.7年。完成高技能人才培训35.92万人,就业技能培训226.22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人数154.54万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52.97万人,在岗农民工培训17.81万人;新型职业农民和现代农业创业与互联网+骨干培训2.6万余人。职业教育在培养落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稳定就业、促进公平、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战略凸显,构建体系,打造龙江职教升级版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围绕我省发展战略,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切入点、突破口和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支点。

  政府履责,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三同步”。2015

  年1月,省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全省公办职业院校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将职业教育纳入我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与省域经济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建立生均经费保障机制,确定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提高到1.2万元,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最低不少于3000元的标准。强化督导评估,把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作为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有效保障了我省现代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同时通过省人大开展执法检查、政协专项研讨和政府专项督导等形式,宣传引导、凝聚共识、更新观念、优化环境,转变了一些地方、部门以及社会对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的传统陈旧观念,营造了促进全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全省各市(地)把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发展工程和民生工程来抓,摆在突出位置。

  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主动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抓、负总责,把职业教育改革纳入全市农村“四项重点改革”,纳入市委重点工作督办事项,纳入对县(市)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之中,形成了全市上下齐抓职业教育的新局面。2016年齐齐哈尔市招收中职学生16083人,较上一年增加1002人,2016年全市职普比达到4.5:5.5,齐齐哈尔市龙江县职普比达到4.7:5.3。

  哈尔滨市先后出台了《哈尔滨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4—2020年)》和《关于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促进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提供组织领导和政策制度保障。佳木斯市桦南县下发《职业教育学校招生暂行办法》,实行中职招生与重点高中招生配额挂钩等优惠政策,2016年在籍学生数达到3080人。

  通过一系列的行之有效政策措施,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方针得到进一步落实,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深入人心。

  打破壁垒,做强中高职协同发展的大职教格局。“十三五”开局伊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的工作部署,总结过去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确定今后工作的总体思路。省教育厅进行了处室职能调整,将原来分开的中、高职合并管理。同时,加强与职教相关部门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更好氛围、拓展更大空间。以中高职衔接培养为切入点,实施高职引领中职共同发展策略。2013年我省积极探索中高职两个层次的学历衔接贯通,以涉农专业为突破口,率先在14所高职学院与85所中职学校开展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3+2”试点工作(即高职三年,中职二年),编制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初步构建起“十个衔接”的贯通培养模式,有效地带动了中职专业建设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在6个涉农专业开展贯通试点,拉动了20所中职招生740人。2015年开展试点的高职院校增加到19所,中职学校126所。2016年,中高职贯通培养工作进入了全面总结阶段,以求更好地统筹规划管理,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深度贯通融合。全省高职院校与各市县、垦区职教中心和中等职业学校密切合作,实施了“校校共建”、“场校共建”、“校地共建”、“校社共建”等合作形式,推进校校对接、强化实践育人、强化双师培养,在办学体制机制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教融合企校合作、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协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十二五”期间,我省8项职业教育重点项目中有3项由高职院校牵头研究,中职学校共同参与建设,充分发挥了高职院校,尤其是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的科研引领作用。

  优化布局,步入优质资源引领发展快车道。2014

  年开始,我省优化职业院校布局,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中职办学能力评估、高职服务社会能力评估及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推进3所全国诊改试点院校建设,建成一批高水平的示范骨干院校。截至目前,全省基本建成国家、省两级示范骨干院校体系,其中国家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7所,省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13所;国家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25所,省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9所。全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示范骨干院校建设基本涵盖全省各地市。距离大城市较远的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牡丹江市温春镇)、黑龙江农垦机械化学校(黑河市北安市赵光镇前进村)和五大连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黑河市五大连池市青山镇)3所学校,因办学规模大、质量高、改革发展意识强烈,也相继成为国家级示范院校,切实提高了我省基层职教办学水平。通过撤销、合并、转型、停办等方式,优化了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布局,基本形成了一个县(区)建一所职教中心的办学格局。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省高等职业院校精简到42所,仅教育部门主管的中职学校已由361所减至237所。优化资源、合理布局的同时办学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涌现出黑龙江职业学院和黑龙江林业卫生学校这样有特色、规模大、质量高、资源优的“万人强校”。建设了全国唯一以冰雪体育为主要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

  对接需求,专业服务产业转型发展。长期以来,我省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内在要求,主动服务地方经济,依托省内自身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布局规范专业设置管理,专业随着产业转,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特别是与区域产业集群的紧密对接,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我省职业院校始终坚持需求导向,撤销或停办高职专业点216个,新增紧密对接我省重大产业需要的云计算、对俄经贸、现代智能农机装备技术、老年服务与管理、家政、智能家居安保等中高职专业点370个,优先服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对俄经贸、振兴老工业基地及公共服务等重大战略,不断增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和创新驱动新常态下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重点建设国家级、省级中职示范校专业点116个,重点建设专业49个。双鸭山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顺应城市转型发展方向,优化专业服务产业布局,重点发展煤电化工、商贸物流等市场需求好、发展与产业结合紧密的专业。

  2015年,我省向教育部及相关部委推荐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健康服务类、民族文化传承类示范专业点15个,其中养老护理、老年康复等4个专业被确定为全国职业院校专业示范点。2017年,又向教育部及相关部委推荐了机械加工类、邮政和快递类、交通运输类、旅游类示范专业点28个。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农业装备技术专业等4个专业先后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锤炼队伍,打造“双师”团队。技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优秀的学生离不开优秀的教师,“十二五”期间,我省下大力气提高职教教师队伍素质。通过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出国进修四种培训形式,完成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3009人,省级培训7991人。截至2016年12月,中职学校参加国家、省级专业骨干教师培训1081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6.5%,骨干教师受训率100%。各职业学校采取挂职、顶岗等方式培训“双师型”教师5699人,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42%;2017年,组织职业院校高级管理人员赴瑞士学习国外先进的职教理念和办学模式,拓宽了管理者国际视野,提升了办学治校能力。2017年,原本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被统一为初、中、高级,并设置正高级职称,打破了基层的中职教师的职业“天花板”,让中职老师也有机会评上“教授级”职称,拓展了职业发展空间、提升了职业地位。职教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职业教育专业素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素质以及法律和职业精神素质得到大幅提高,在学校立德树人、专业建设、示范院校建设以及技能大赛、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中,突出展示了职教人的风采。近三年,我省职业院校教师在全国教师信息化大赛中取得一等奖12项36人、二等奖30项90人、三等奖61项183人的好成绩。他们以“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为己任,既做学生的好老师,也做未来工匠的好师傅,不断提高“双师”素质,积极投身培养未来合格劳动者和接班人的伟大事业。

  企校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职业教育的跨界性决定了其与产业、行业、企业的天然联系。国家的振兴离不开企业的做强做优做大,企业的做强做优做大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校合作。近五年来,我省职教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实训条件,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水平显著提升。哈尔滨市政府把产教融合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根本途径,先后建成专业性实训基地47个。同时,争取世行贷款,投资6亿元支持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哈尔滨现代综合性开放式职业教育园区建设。齐齐哈尔市政府投资6800万元,支持齐齐哈尔市卫生学校建设建筑面积16500平方米的失能老人康复中心,集培训、实训、实习、养老、医疗、康复为一体,构建老年护理培训体系,引领老年护理专业建设。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投资5000余万元与宝马、ABB、德玛吉、中兴通讯等国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建设现代制造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服务我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黑龙江农垦工业学校立足垦区,与宝泉岭农场(北大荒股份有限公司宝泉岭分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共建协议,校企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成占地252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和信息化现代农机服务中心,建立了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现代农艺技术两个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场中校”办学模式,改善了涉农专业实习实训条件。哈尔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校“把企业搬进校园”,与用友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倾力打造建筑面积7900平方米的“哈一职用友新道财贸全景仿真实训基地”,成为中职财会专业东北地区企校深度合作和培训实训运营的示范。哈尔滨市现代应用技术中等职业学校筑巢引凤,坚持产教一体化的发展理念,按照国家一级一类维修企业标准与4S店建店标准对应,分层整体规划设计和建设汽车维修专业产教融合一体化实训基地,实现了厂中校、校中厂,奠定学生在校走入职业角色基础。2016年,我省3所高职院校和7所中职学校获批国家级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2所院校获批教育部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项目,共获得中央资金、设备支持近1.5亿元,目前部分项目已投入建设,项目单位的基础条件和产教融合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

  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动职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5年,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铁道职业学院和大庆市蒙妮坦职业高级中学4所学校入选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探索实施了“忙工闲学”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双循环等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构建“入校即入厂,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的招生招工一体化的长效运行机制,2017年试点院校将进入招生运行阶段。目前,我省已启动了近20个国家现代学徒制专业试点,齐齐哈尔、黑河等地已有14所中职学校和近700名学生参与。2016年经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批复,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市成为国家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市项目建设单位。

  培育工匠,扶贫扶智,创新创业成就精彩人生

  “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标杆,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工人到工匠,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工匠是对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扬,是对于现代加工技术的精益求精,是精雕细琢,是极致钻研,是专注执着,这其中凝聚着追求技术技能卓越的精气神。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一种教育类型,是培养中国工匠的主要阵地。多年来,我省广大职教工作者不忘初心,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全心全意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将培育“工匠精神”贯穿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强化“工匠精神”的教育和养成,使“工匠精神”与技术活动、技能培育有机结合,内化于学生的职业精神之中,外化于学生的职业操守之中。各职业院校以赛促练,通过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向高、精、尖发展,培养工匠型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爱迪生、鲁班这样的闪耀“星云”,更要培养像许振超、高凤林这样的“满天繁星”。技能大赛就是培养繁星施展技能才华的舞台。今天的赛场,明天的职场。近三年,随着我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参与度逐年提高,贴近企业工位的实战成绩逐年提高,各类大赛共获得一等奖15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196项。2013年荣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部地区最佳进步奖。2015年和2016年两度蝉联“最佳组织奖”。职业教育是培养能工巧匠不可或缺的摇篮。时代赋予了职校学生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与祖国共同成长的机会。这些从大赛走出的工匠型人才正逐步成为全省不同企业的技术骨干、技术能手、技术大师、大国工匠。牡丹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汽修专业学生曲兆进,成为牡丹江市中信汽车集团技术总监;黑龙江农垦机械化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马成,曾两次代表学校参加全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2013年以工程师身份被哈尔滨汽轮机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聘用,操作西门子系统大型龙门铣床,专门加工核电厂、国防和军工设备的大件;哈尔滨第二职业高中学生闫芊彤,荣获全国中职生烹饪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对口升学考入哈尔滨商业大学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继续深造学习,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开办CUPCAKE纸杯蛋糕西餐店;大庆职业学院化学工程系学生、高级操作工马新庆,直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路晨、赵俞瑞、林岩等三位同学,在校期间,分别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快速成型”赛项一等奖、黑龙江省数控技能大赛数控车工第一名,走上工作岗后,始终坚守“工匠”之心,多次参加特殊工件加工难题攻关,分别获得第42届世界数控技能大赛选拔赛优秀奖、中航工业“东安新人秀”大赛二等奖等奖项,路晨还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成为中航工业公司唯一的“90”后“工匠”;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014级4班学生徐颜,入学就加入了鲁班工匠班,在传承中国传统木作技艺的同时,也对中国木作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由于他刻苦训练,掌握了扎实的木工技艺,2016年7月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木工项目全国选拔赛上成功夺冠,入选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木工项目中国国家集训队,并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国大能手荣誉称号和木工二级技师证,将代表国家参加在芬兰举行的世界技能大赛。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2016年,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入选教育部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首批试点项目学校。第一批4名教师赴非洲赞比亚,通过境外“鲁班坊”工匠培养方式,针对中资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为企业走出去培养现代工匠,提升了我省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职业教育与培训是促进就业和消除贫困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一代穷,代代穷”,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是令人揪心的社会痛点之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把消除贫困作为职业教育功能定位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80%来源于农村,其余20%的学生大多是城市低收入家庭。广大职教一线教师秉承心系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面向未来,迎接挑战,培养数十万的贫困家庭孩子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掌握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实现了有效就业、体面就业。

  我省是边疆大省,有18个边境县;经济欠发达,有2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国家级14个、省级14个;有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脱贫攻坚任务相当艰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将职业教育作为“造血式”教育扶贫的重要手段。通过落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贫困学生全免学费、提供助学金、奖学金、生活补助等政策,落实职业教育帮扶计划和职业教育圆梦专项行动。实现“四个精准”:“精准改变”,让贫困户子女不仅有学可上,而且能上好学校;“精准资助”让贫困户子女不仅上得起学,而且免费上学;“精准就业”,让贫困户子女不仅有业可就,而且能够持续发展;“精准培训”,让贫困农民拥有一技之长,提升贫困家庭自我发展的“造血”能力,能够脱贫致富,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

  “精准资助”,保障贫困学生有学上、上好学。近年来,职业教育资助实现了中职学生免学费政策全覆盖。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可以享受免学费政策。从2007年秋季学期至2015年春季学期,我省高职院校发放国家助学金36.77万人次、8.04亿元,资助比例占在校生的26%;发放国家奖学金2549人、2039万元;发放励志奖学金46734人、2.34亿元;中职学校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总人数为74.7万人,资助金额近11.27亿元,资助比例占在校生的26%;享受国家免学费总人数为33.48万人,资助金额为7.82亿元,资助比例占在校生的90%。各级政府也积极创造条件,加大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力度,如嘉荫县委县政府从2012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学生100%免费,高一、高二所有职校在校生100%免学费,高三在校生50%免学费,县本级财政承担剩余50%学费,免除了贫困学生上学的后顾之忧。

  “精准就业”,贫困户子女不仅有业可就,而且能够持续发展。牡丹江职教中心学生丁野,因家庭困难享受国家和学校的政策扶持,刻苦学习,自强自立,利用业余时间打工,坚持完成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华德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让相依为命的母亲享受到了晚年的幸福。齐齐哈尔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数控专业学生王强,2014年被学校分配到宁波博曼特集团成为一名车工,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和严格的考试,晋升为技术员,工资丰厚,使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摆脱困境。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学生李有香,经全国统一高考被学院护理专业录取。学习期间,学院为其开辟绿色通道,帮助她办理学费缓交、享受国家助学金,毕业后恰逢黑龙江省乡镇卫生院公开招聘医学毕业生,由于业务精、能力强,被青冈县中医院录为急诊科护士,彻底帮助家庭解决经济困难。李有香脱贫不忘回报社会,2016年结婚后,主动响应国家号召,支持爱人远赴新疆支援边疆医疗建设,服务西部建设,为更为贫困的地区脱贫贡献力量。

  “精准培训”,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宁安市兰岗镇兰岗村农民高波,在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参加农民创业培训后,投资1200万元,成立了古塔田源家庭农场,注册了“古塔田源”商标,年产值达345万元,纯收入达127万元,辐射带动了10多个乡镇、200多个村屯,仅兰岗镇棚室就增加10000栋以上,年增加产值超过3亿元,她本人被评为“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成为农民致富的领头雁。佳木斯市桦南县打造精良育婴师、养老护理员和厨师等八大品牌培训,近三年共培训育婴师1339人,就业258人,月薪平均7000元至13000元。培训养老护理员673人,就业的126人,月薪均在6000元以上,受训学员的脱贫能力大幅提高。黑龙江农垦机械化学校邹作阳同学,出身贫困家庭,毕业几年后筹集资金,建立长岭腾达汽车维修站、长岭金杯汽车售后服务站、双辽金杯汽车售后服务4S店,现有员工50余人,累计资产600万元。

  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面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采取送教下乡、订单培养等形式,走乡入户,精准对接,开展农业新技术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技能脱贫,变“输血”为“造血”,让贫困群众由“伸手要”转为“动手干”,共培养致富带头人350余名、各类农业技术人才26万人、农业科技推广人员2.7万人,培训农村党员干部近12万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99.54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25.57万人次,推广农村实用技术300余项。

  智慧职教,职校生是全民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全省职业院校深入落实《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意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每年支持项目达1429项,以每校100万元的额度,重点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习示范基地。哈尔滨华南城有限公司等社会力量搭建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首期3.5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入驻各类创业型企业55个。每年举办或支持举办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学生参加的创新创业类比赛200项以上,为学生将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产品提供舞台,搭建平台。黑龙江农垦机械化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王玲,毕业后去上海打拼,从销售员做起,现成为年薪150万元的上海爱谱华顿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牡丹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金融财会专业李守敬,对口升学考入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到苏州东和光电有限公司工作,2014年自己创建了苏州明俊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年销售额上千万元,担任总经理。哈尔滨第一职业高级中学财会专业毕业生杜红凯,白手起家,钻研牛油精炼技术,创办年营业额上千万的黑龙江绿庄园食品有限公司,成为海底捞、张亮麻辣烫、肥牛火锅等全国知名大企业指定原料基地。黑龙江职业学院2015届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李一鸣,从大三实习期间就开始组建团队,创建了哈尔滨昌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公司已成功签下中航工业哈飞航站楼、哈药集团、理工大学等弱电工程项目,逐渐发展壮大。其创新项目“昌鸣宜居智能家居”在黑龙江省首届创客活动周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荣获一等奖,2016年,被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哈尔滨市大学生创业先进个人”,并获得2万元“创业种子资金”。

  坚持面向,对接发展,服务引领龙江经济新常态

  服务冰雪旅游文化,建设冰雪经济强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独具匠心的冰雪艺术、美不胜收的冰雪风光为黑龙江赢得了“冰雪之冠”的美名。2017年春晚哈尔滨分会场上令人惊艳的“天坛祈年殿”大型冰雪景观表演更成为“冰雪之冠·黑龙江”冬季旅游品牌的重要广告。职业教育加快冰雪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接我省大冰雪旅游文化需求培养人才。哈尔滨现代服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旅游专业牵头全国18所中高职院校、20家旅游行业企业、中国国际旅行社等全国13家知名企业,主持国家级旅游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据统计,我省现有97所中、高职院校开设旅游服务类专业,近两年累计培养旅游专业毕业生9376人,一次性就业率97.66%,有效地服务了龙江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2015年,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我省建立了全国唯一以冰雪体育为主要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学院专业建设以冰雪运动特色项目为突破口,坚持从惠及我省体育经济发展,满足我省体育公共服务及全国体育产业发展需求出发,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担当发展冰雪产业和龙江体育职业教育的重任。目前,学校招生1000余人,满足冰雪运动、冰雪机械、滑雪教练、压造雪技术、雪场维护、运动创伤防护、康复治疗技术等产业需求,并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组委会签约提供赛会专业岗位人才培养。

  服务三农,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我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国家“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省份,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探索农业现代化路子的重要责任和使命。2012年7月,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了《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成为全国唯一以农村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为主题的省部共建试验区。省政府先后印发了《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黑龙江省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相关制度文件。各试点市、试点县出台了100余个指导性强的地方性政策文件,如《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办公厅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农村四项改革推进措施的通知》。讷河市整合市直部门、乡镇培训项目、职业教育资源,将各类培训项目统一归口到职教中心学校;将电大并入职教中心学校,使职教中心一套班子、一块牌子、七项职能。

  构建现代农村职教体系。试验区建设按照“目标引领、试点探索、政策指导、阶段评估、完善方案、持续改进”的建设路径,投入7.2亿元,建设试验区试点市1个,试点县17个,其中10个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示范县项目建设单位、3个县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县;打造了17个职教集团,其中涉农省级职教集团6个;建设涉农类中高职国家级示范(骨干)校7所、省级示范(骨干)校15所;推进了21所高等院校50个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项目建设;在25个专业实施了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探索涉农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全省涉农类中高职院校达116所,涉农类专业54个,在校生近5万人;涉农类职业院校与各市县、垦区各农牧场、企业、科研院所广泛合作,建设标准化核心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4处、科技示范园469处、示范田5287块。2014年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省长陆昊视察了东宁职教中心食用菌示范基地暨东宁国家级黑木耳示范园区。试验区试点单位与105个农场开展场县共建,推广高产栽培模式1032万亩,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试验区建设有力推进了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2015年,我省开始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作为10个重点项目之一进行建设,项目建设的牵头单位确定为省农委,截止到2016年11月末,全省已有20个县(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已注册新型职业农民学员20090人,其中2016年新注册8519名学员,17个“试验区试点县”在籍新型职业农民学员11072人,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有力推进了黑龙江农业强省建设和粮食千亿斤产能工程顺利实施。

  肩负使命,扎实作为,立足新起点共筑职教梦

  困难与希望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无论是推动经济发展、契合产业升级、保障改善民生,还是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方面,都大有可为也必须大有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对当前的成绩客观评价和分析,尤其应该准确把握我国现代化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要清醒地看到职教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与党和人民对职业教育的期望相比,发展水平应该更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应该更大。面对当前和今后我省经济社会与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形势,职业教育在管理体制、办学体制、行业企业参与等方面,需要与时俱进做出调整。一方面,职业教育必须摆在重要战略位置,瞄准教育现代化目标,坚持方向要稳、目标要稳、阵地要稳,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大力度打牢基础、补齐短板。另一方面,发扬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精神,坚持服务要进、内涵要进、队伍要进,紧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努力打造职业教育更高的质量、更紧的合作、更优的资源、更好的开放和更健全的体系,形成具有龙江特色现代职教创新发展格局。

  把握发展趋势,突出职教战略地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产业升级、区域发展、繁荣文化、改善民生中,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作为优先安排的基础性工程,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各地各部门要依法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对职业教育都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多帮一点,在发展规划、资源投入、改革政策上真正体现倾斜,着力做好省部共建现代农村职业教育试验区、现代学徒制试点、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等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改革项目,积极优化职业院校和专业结构,稳定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做强中职、做优高职、做大培训、做好职业启蒙,完善人才多样化成长管道,畅通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完善各类制度和标准,强化督导评估,健全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绩效奖补及问责机制,确保中央、省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发挥好职业教育活动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文明风采”竞赛等重大活动宣传作用,展示职业教育发展成果,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的良好氛围,消除社会的误解和偏见,消除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歧视,使全社会了解职教、体验职教、参与职教、共享职教改革发展成果,让职业教育受到尊重,让劳动者受到尊重!

  承载职教使命,助力龙江全面振兴。职业教育只有自觉服务于改革发展大局,只有在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上奋发有为,才能得到认同,才能实现大的发展。对我省而言,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是应对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变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生成新一轮市场主体的重要路径,更是释放龙江人力资源活力和创造力、留住人才的有效举措。我们要把职业教育深度融入到“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精准扶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战略实施中。实施好高水平职业院校与骨干专业建设工程。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15所,中职学校20所,建设高水平中高职专业200个,重点提升职业院校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深化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为实现龙江全面振兴战略目标奠定坚实技术技能人才基础。实施好龙江职教助推精准扶贫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支持我省连片贫困地区和贫困县建好一批发展急需的中等职业学校,推进高职院校与贫困地区职业院校结对合作,采取送教下乡、订单培养和讲座等形式,资助、引导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各类技能培训,推广“教育+产业+就业”、“学校+合作社+农户”等扶贫模式,确保贫困地区有需求的青少年都至少能掌握一门实用技能,为脱贫攻坚、人人出彩提供更多机会。加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办学经验,重点支持优质职业教育配合行业企业走出去,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为当地和我国培养急需的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探索职业教育参与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和都柏林协议的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话语权。

  联动产业升级,实现企校无缝对接。办好职业教育必须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深化产教融合、企校合作,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重点支持3-5所高职院校、40所左右中职院校开展深度产教融合,改善基本办学和实习实训条件,推动形成企业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行业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提升的有效形式,使办好职业教育成为教育界和产业界的共同行动。鼓励和引导国际领军及规模以上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与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和试点专业建设,进一步探索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资源整合、文化融合、产学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紧密对接。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积极探索行业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二级学院和股份合作制工作室,切实发挥好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和企业在协同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坚持内涵发展,提升职教育人质量。职业教育必须从省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深化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坚持立德树人,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爱国主义、法治与安全、中华传统文化、美育和体育卫生教育,强化生态文明和国防素质教育。创新职业精神培育机制,着力培养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以“教什么”、“怎么教”、“用什么教”的问题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紧跟产业变革优化专业设置、健全教学标准、更新课程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工学结合、企校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动企校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支持学生创业,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实践能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教学基本建设和设施设备投入力度,鼓励职业院校以PPP模式或校企合作模式建设一批生产性实训基地或兼具生产、教学功能的专业化实训基地。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畅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管道,建立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机制,提高教师“双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机制,规范和提高职业院校的育人质量。

  战鼓催筑职教梦,咬住青山不放松!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弘扬工匠精神重任在肩,打造技能强省正当其时!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龙江职教以工匠精神铸职教之魂,以人才质量强职教之骨,以实干为民塑职教之躯。主动作为、服务民生、攻坚克难,以培养新一代龙江的建设者和劳动者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