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双鸭山
搜 索
古城第一都 挹娄书肇兴
2017-07-11 11:13:11 来源:东北网-双鸭山日报  作者:高龙 韩庆权 董力刚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双鸭山市,地处东北;倚完达之余脉,襟三江之沃野。林茂以岭峻,土肥而水美。湖泊沼泽,恰似棋布;江河溪流,竞如网织。蕴不尽之资源,物华天宝;创悠久之文化,人杰地灵。

  如此山川,乃满族先祖源流之所在,肇兴之根基。肃慎生息,追溯远古;挹娄雄起,时自汉魏。建国家以兴霸业,筑城邑而启文明。文物出土,已证实渤海故都为时尚晚五百载,瑰宝面世,恰说明黑龙江人驻足更早两千年。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边城重振,双锅崛起,传承文化以做立厂之本,无穷创新而为兴厂之魂。集八方之俊彦,群贤毕至;创双锅之品牌,引领市场。弘扬历史以铭记先民。企业文化而立异标新,创建此馆,以飨友人。

  黑龙双锅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博物馆中言简意赅的200余字,足以说明了双鸭山的悠久历史和文明传承。

  双鸭山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完达山脉北麓,辽阔的三江平原,曾被人们称作“北大荒”,也曾是十万转业官兵拓荒的“战场”。但是,经考古证实,“北大荒”并不是亘古的荒原。这里是挹娄文化发祥地。在友谊境内发现距今1700至1800年以前的古城遗址154处,被誉为“亘古荒原第一都”的凤林古城,就是当时满族先祖挹娄人建造的王城。它是目前所知汉魏时期东北三江平原乃至东北亚及周边地区发现的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大、宫城与宫殿出现最早的一个,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星河流域是汉魏时期古代遗址群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迄今为止已发现426处,其中友谊县境内128处。最具代表性的是巴如古苏霍通(满语为对面城之意),即友谊县的凤林城址和宝清县的炮台山城址。

  这是三江平原上所发现的汉魏时期遗址规模最大的城池。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出土文物标本C14检测,遗址距今1735±89年。国家文物局专家张忠培先生认为以巴如古苏霍通为代表的七星河流域汉魏时期遗址已具国家雏形。北京天文馆天文考古专家伊世同先生认为炮台山城址为七星祭坛,凤林城址为王城,符合了古代“南祭祀、北主政”的建政礼制。黑龙江省文物专家干志耿、殷德明先生将凤林城址认定为“挹娄王城”,是亘古荒原第一都。巴如古苏霍通的发现,充分表明了友谊是满族先祖挹娄人的肇兴之地。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谱写了友谊大地的第一部拓荒史。

  自1984年发现古遗址以来,经过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文博处和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多次对友谊县凤林城址的考古发掘,其所采集的检测标本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利用C14检测,凤林城址出现在公元215年左右,是黑龙江省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一处汉魏时期遗址,比渤海国的建立早约500年、比金上京的建立早近900年。纠正了北大荒自古荒凉无人烟的传说,填补了黑龙江汉魏时期历史的空白,改写了我国东北地区古代文明史。1994年9月至10月,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文博处对凤林城址七城区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揭露出房址二座及一处灰坑,出土了陶、铁、铜、骨、玉等各种文物近二百件,其中穿孔玉蝉造形精美、刀法娴熟、线条流畅,是古代玉器中的精品。1998至2000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度三次对凤林城址七城区进行考古发掘。揭露出半地穴式居住址三十余座,灰坑四十余处,是三江平原汉魏时期遗址考古发掘中的首次发现。从而显露了凤林城址在龙江大地上汉魏时期遗址中的霸主王城地位。此次考古共发掘出土各种文物约一千五百件。据此,黑龙江省文物局专家对此城的评价是三江平原的“挹娄王城”,是“亘古荒原第一都”。

  考古发现,满族祖先——挹娄人,早在公元215年—405年,就生息繁衍在三江平原。挹娄有渔猎业、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山林中的野兽和江河湖泊中的鱼类,是食物的主要来源。狩猎工具以弓箭为主,猎取的对象有狍、鹿、貂等。考古发现,兽骨皆带有烧痕。猎取这些肉多、毛厚的野兽,是为解决衣食之需。历史上有名的“挹娄貂”是向中原王朝纳贡和与中原居民或邻近民族交换的名贵产品。渔网和鱼钩是挹娄人的主要捕鱼工具,证明当时的人们已熟练地掌握了网捕和钩鱼等捕捞方法。

  分布其区域南部平原和半山地区的部落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农作物有五谷和麻,出土的随葬谷物包括粟、豆、荏、西天谷、黍、稷等。麻用作织布。这些考古成果的取得,对于进一步研究中国北方古代历史文化将提供详实的佐证。根据宏大而复杂的城址建筑和丰富的出土文物推算,当时这里的人口已达10万之众,生活在这里的极可能是据今1700年以前、由原汉魏时期满族的祖先挹娄勿吉人。当时他们已结束游牧,开始走向定居生活。从城中挖掘的500多件陶器、石器、青铜器和玛瑙等文物中,可以看出。那时这里的农业生产、制陶业和纺织业已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并且初步呈现出了国家的雏形。

  双鸭山除了友谊县内发现的凤林古城遗址之外,还有饶河县内的小南山遗址。小南山遗址位于双鸭山市饶河县饶河镇东南,乌苏里江左岸,遗址面积420000平方米。坐标为东经134°01′16″,北纬46°47′13″,海拔高程106米。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是黑龙江省单体遗址出土玉器最多、玉器种类最多的重要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1971-1991年,小南山遗址先后出土200余件文物,珍贵文物非常丰富,国家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16件,三级文物50件。小南山遗址是黑龙江省古玉文化及早期文明的重要遗址,证明渔猎经济也能孕育古代文明。该遗址出土的玉器数量多、品种全、品位高,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被专家誉为:“黑龙江的牛河梁、阿速江畔的金字塔”。 目前,双鸭山区域内发现各类文物遗址1067处,占到了黑龙江省各类文物遗址发现的四分之一,为黑龙江省省内第一文物大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一处为三江平原汉魏时期遗址,保护5座古城、4个遗址群,共116处;另一处为隋代雁窝岛古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其中“凤林——炮台山”城址的发现,将黑龙江古代文明史提前了500多年,双鸭山作为三江平原汉魏时期遗址群的中心区地位毋庸质疑。

责任编辑: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