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冰城情侣患难与共不分离对抗病魔:为了长久的团圆
2017-10-05 07:09:00 来源:新华社  作者:任沁沁 杨思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新华社哈尔滨10月4日电 万家灯火,中秋团圆。

  在哈尔滨市南岗区一个暂租的公寓里,迟克军和路家莹这对情侣正通过手机,和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们一起在微信里过中秋。

  这个中秋对迟克军有着特别的意义,本已陷入生活绝境的他,一周前通过互联网的一次众筹,收获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支持和祝福。人们鼓励他们坚持下去,为了爱,为了更长久的团圆。

  留美归国的夏夜,在中秋节这天从北京来到哈尔滨,希望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用镜头记录下迟克军和路家莹朴素的爱情。

  “对他们来说,这是一千多个陪伴的日子里普普通通的一天。他们努力活着,因为能团圆的每一天都弥足珍贵。”夏夜说。

  35岁的迟克军,正面临着生死考验。因为脊髓损伤压迫神经导致高位截瘫三年的他,多次进入重症监护室,辗转各地求医。

  其间陪伴他的,是42岁的女友路家莹。2014年,迟克军病发了。本可以离开的路家莹选择了留下。

  发病之前,迟克军在哈尔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1米8的个头,爽朗的笑里带点憨。

  去年,他从单位病退,失去了经济来源。他的父母身体也不好,三年来的消磨让整个家庭都失去了生机。

  好多医生都说迟克军康复无望。没有血缘关系的小个子路家莹却很坚持,照顾着他的吃喝拉撒睡,在漫长的求医路上陪伴他。

  在迟克军病情恶化的时候,路家莹多次为他作出决定,为他的生命赢得了延续的机会。

  其中一次,是在去年8月。发烧昏迷的迟克军,整个人都浮肿了,输液进不去,全身变成紫色。路家莹发现不对,立刻决定转院。

  “迟克军,不能闭眼睛,不能闭眼睛,你要坚持,挺一挺……”从黑龙江省第五医院,转到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又到重症监护室。路上足足一个多小时,路家莹喊到嗓子沙哑。

  “戴呼吸机,还有抢救的机会。不戴,就连机会都没了。”面对抉择,路家莹挑起大梁,做了决定。迟克军终于醒了。

  路家莹年长迟克军7岁,她最初没能得到迟家人的认可。但慢慢地,迟家人看到了她的用心,就不再反对了。

  今年4月,路家莹带着迟克军去内蒙古求医。去之前,她弟弟说,这么老远的路,万一又折腾出来病,迟家赖你怎么办?路家莹找到迟克军的妈妈。迟妈妈说:你去吧,你做的我都没做到。折腾好了,是他的命,折腾不好,是他的病。

  于是,排队挂号,开始吃药,见到了效果:迟克军开始大量咳出黄痰,发烧排出毒素,陆家莹用冰水和酒精反复擦身给他降温。十几天坚持下来,迟克军精神面貌比原来好了。

  因为护理得当,迟克军的腿不再硬邦邦的,开始变软了,把脚从轮椅下面拿上来的时候轻松多了。他甚至慢慢恢复了知觉,有时候能感觉到脚凉。

  “我太拖累你了”“我不知道如何报答你”……声音微小的迟克军喃喃道。路家莹说,不用报答,35岁,你还年轻,要笑着活下去。

  康复的路还很长,花费不少。出院后,请个护工,每月约4000元;针灸、吃药每月500元。今年5月起,请了大夫上门做康复治疗,每月约3000元。加上其他必要开销,每月至少1万元。

  对于无积蓄、没工作的迟克军而言,有些难以为继了。但如果不继续康复治疗,他只能一辈子躺在床上。

  无奈之下,路家莹开始求助迟克军的大学同学。经师生们商议,由迟克军的大学同学苏仕日带头发起了轻松筹,向社会求助。

  9月27日上午11时开始,仅2小时筹款超过10万元、半天20万元。

  更鼓励迟克军的,是他得知脊髓损伤在全国有不少病友,有好些公益组织在帮他们重建生活。通过学习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后,一些病人能自己上厕所、洗澡,甚至能开车。

  中秋团圆之日,迟克军在微信里用微弱的声音说着“谢谢”,谢谢每一位帮他的人,让他看到了生的希望。

  “只要我活着,就要带给你希望。”路家莹说,能为另一个生命带来温暖,就是活着的价值。

  为了照顾迟克军,路家莹已经多年没和家人一起过中秋。“他更需要我。我们不只要一个中秋的团圆,要生生世世的团圆。”

责任编辑: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