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用活资源 特色产业火起来
2023-01-04 08:07:27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宋晨曦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依安县大鹅饲养场地。

  助农直播。

  驻村联盟产品展示。

  陈镜夫在田间地头。

  黑龙江日报1月4日讯 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要继续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

  如何防止规模性返贫?我省各地给出不少好招实招妙招:鹤岗市萝北县东明朝鲜族乡挖掘资源优势,发展民族特色游;嫩江市科洛镇借助地理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古驿展新颜;齐齐哈尔市依安县驻村联盟打出“组合拳”,扶持各村做大产业兴民富民……

  特色产业促增收

  只要产业选的好,资源就能“活”起来。

  “2022年我们种的火山岩大豆品质特别好,目前销售价格达到普通大豆的5倍,深受市场欢迎。”嫩江市科洛镇双泉村村民杨家宝高兴地说。嫩江市科洛镇以境内火山群遐迩闻名,近年来,科洛镇党委紧抓资源优势,看准了“火山岩”农产品的发展前景,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指导鼓励群众种植火山岩大豆。目前全村已有十多户村民种植火山岩大豆,获得了良好收益。

  酒香也怕巷子深,产品好宣传也要跟上。科洛镇党委着力打造产业品牌,积蓄品牌优势,扩大产品影响力。双泉村党支部书记秦绪利说:“下一步,我们要在村里建立一个大豆博物馆,展示我们的特色大豆,宣传大豆文化。”

  为了更好地让自己的产品特色展现出来,各地都拿出了“真本事”。2022年,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将优质的大鹅产品在加工环节做到“锁鲜”,将具有乡土气息的鹅肉产品销往全国。“离家这么多年,最想念家乡炖大鹅的味道,现在终于能品尝到地道的依安大鹅了。”北京的陈女士说。

  依安县上游乡兴旺村驻村第一书记蔺春泉介绍,一年前他们感受到大鹅产品的消费市场潜力,但困难的是保鲜方式,对此,他们邀请食品加工方面的专家集思广益,最终研制出一款符合大众口味、便于长距离运输的塑封卤味大鹅。目前产品已投入市场,深受各地消费者喜爱。2023年,他们将进一步扩大生产,重点指导农户进行规模化、科学化饲养大鹅,预计农户每饲养一只大鹅可增收100元以上。

  鹤岗市萝北县东明乡红光村是远近闻名的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农旅产业项目具有不可复制性、唯一性。近年来,东明乡从北京引入战略投资者,在整合盘活现有文旅产业项目的基础上,开发升级特色民俗休闲体验文旅项目,依托目前尚未投入运营的民俗传承基地项目陆续开发水上乐园、冰屋垂钓、野战CS等体验项目,打造“四季不打烊”的县城休闲新亮点,实现村集体造血能力大幅提升。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可研设计阶段,即将动工建设,仅租赁费一项村集体就可实现年增收12万元,通过联农带农可推动乡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特色帮扶显成效

  谈到特色帮扶,就要提一提依安县521驻村联盟。经过近1年的发展,521驻村联盟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完善。“将分布在各村的杂、散、乱产品逐步汇集起来、逐步形成规模。有产品的投入产品,没产品的跟着做产品,各工作队都能够找到帮扶的新路径。”蔺春泉说,2022年,驻村联盟总销售收入330万元。

  521驻村联盟通过整合资源,让驻村帮扶实现了变单一帮扶为联合助力,变单独发力为合作共赢,变分散布局为战略筹划。同时,坚持资源共享、渠道共用、产业共建。联盟同下一盘棋,同谱一首曲,通过拓展线上、线下渠道,打开了依安县优质农产品销售通道,打造“依安半亩园优选”商城、“村农村”公共品牌,通过一个公司、一个品牌,将驻村帮扶产品逐步纳入。

  农民的事无小事,帮扶工作要用心、贴心、诚心才能帮到农民心坎上。

  2022年春天,科洛镇石头沟村参加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工作,为确保不漏一家,不落一户,石头沟村扶贫专干范希凤对所有符合政策的贫困户挨家挨户摸排,及时发现了3户农民住房因外墙裂缝导致家里不暖和、漏风情况,他如实上报,及时为其维修房屋,保证农户在寒冷的冬天都能住上温暖的房屋。

  “晓艳,现在正是缴纳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时候,一些操作流程也不懂,你帮着我缴上吧?”“行,您把手机给我,我马上帮您缴上。”日前,嫩江市科洛镇东明村村民刘所香来到了村里的便民服务厅,当天值班的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晓艳热情地接待了她。

  2022年,嫩江市科洛镇东明村党支部坚持返利惠民,反哺群众,拿出集体积累30多万元打造村级便民服务厅,把便民服务延伸到村民家门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自从村里有了便民服务厅,大事小情都帮办,随时随地都能开具证明。

  多给人才搭“跳板”

  近年来,我省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先手棋”,挖掘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有素质、懂创新的乡土人才,盘活了人才资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7岁的陈镜夫是2020年的省委定向选调生,作为一个在城里长大、升学的年轻人,2021年,陈镜夫由依安县委组织部派驻依龙镇新华村开展农村工作,在1年多的工作时间里,为了更好地融入乡村、扎根基层,陈镜夫带着行李来到了村部,沉下心,以身作则,努力完成兴村富民、为民服务等工作。

  “别看小陈是城里孩子,但现在跟我们村民唠起家常来实实在在的,他天天长在农村的田间地头,跟农民一起搞生产、搞养殖,养的稻田蟹个个饱满、味道鲜美,我们很多农村的‘老把式’都很佩服这个年轻人,明年我们就跟他干稻田蟹养殖产业了,一定能增收!”依龙镇新华村村民于永现说。

  伊春市南岔县与佳木斯大学合作,共建软枣猕猴桃、紫苏种植等产业项目,建立实习实训、优质生源、科技成果转化等5个基地。通过课堂教学、现场指导等形式,组织“专家团”线上线下培训,培训本地种养殖人才200余名。优选农业农村、林草、发改等部门专业人才,组建县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师资库,根据农村主导产业和实用人才需求,分类别、分层次对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开展系统培训,增强培训实效性和针对性。

  在人才储备上,南岔县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需要,招引急需紧缺的农业生产、水利建设、动物医学等专业高校毕业生,通过乡村振兴万人计划,为27个村配备了到村任职大学生。建立“导师帮带”制度,从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班子等人员中,落实导师与人才结对共进,促进人才成长。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