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1日电 为了充分利用产业集群技术开发、生产和交易成本低,产业竞争力强,产品能够实现最大利润化的优势,黑龙江省在对原有的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进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之际明确提出发展六大产业群,建设六大产业基地的战略实施。
2004年,我省六大产业基地销售收入普遍增长,共实现销售收入3399.8亿元、利税1071.5亿元,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94.1%和98.1%。特别是装备、石化、能源、食品等优势产业的重点骨干企业,抓住了市场需求旺盛、合同任务饱满的有利时机,通过完善协作配套体系,有效扩大综合产能,搞好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等措施,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装备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26.1亿元,增长25.2%;石化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40.7亿元,增长25.5%;在原油减产近150万吨的情况下,受电力、煤炭工业的强劲拉动,能源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651.9亿元,增长22.9%;食品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86.4亿元,增长28.5%,已连续3年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长。
装备工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重大装备设计制造和成套能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发电设备生产能力已达1200万千瓦,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及百万千瓦级核电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已经形成,大重型设备生产能力已达7.5万吨,汽车生产能力已达30万辆,发动机生产能力达60万台,配套协作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初露端倪。石化工业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乙烯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一体化的深加工产业链条,产品的精细化率达到30%以上。能源工业发展后劲增强,随着外围油田勘探开发步伐加快,预计每年外围油田可新增石油产量300——400万吨;同时大庆油田天然气开发取得新进展,为“以气补油”奠定了基础。电网建设速度加快,两个500千伏输电线路将相继建成投产,可增加160万千瓦输电能力。煤炭安全生产改造和重组步伐加快,双鸭山东荣二矿、鹤岗南山煤矿被国家评为高产高效矿井,实现了零的突破。食品工业龙头企业拉动作用强劲,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已形成了粮食加工、乳制品、大豆制品、啤酒饮料、肉类制品等优势产业,建立了12个国家级绿色食品基地,有机食品已达104种,呈现出高速增长、高速集聚,跨越式发展的态势。医药工业坚持西药与中药并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药”产业,哈药集团成为全国著名的制药企业,以双黄连冻干粉针为代表的中药现代化进程加快,医药工业园区建设迈出了新步伐。森林工业充分利用俄罗斯木材资源,加快了木材深加工项目建设,形成了木材加工及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三大体系。
2005年我省初步确定在六大基地涉及的102个行业中,重点发展壮大重大装备、汽车、石油炼制、煤炭开采和洗选、液体乳及乳制品、化学原料药、造纸等30个左右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行业,做大做强哈电、哈航、大庆石油石化、龙煤、九三、哈药等60个左右在同行业居于前列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并将其与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培育壮大一批知名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使六大产业基地为我省经济的发展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