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2日电 上个世纪初,中东铁路建成通车,随着俄国殖民主义者的侵入,大量的外国商人也相继涉足哈尔滨,外来文化也沿着中东铁路源源流入哈尔滨,这里成为仅次于上海的,颇具名气的远东大都会。从1898年城市始建至今,哈尔滨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从1925年到1930年间外国侨民多达8万人,其中主要是苏俄侨民。有关资料记载,1934年,有日本、英国、美国、苏联、捷克斯洛伐克5个国家在哈尔滨设总领事馆;有德国、意大利、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在哈设领事馆。哈尔滨曾一度是27个国家或地区的侨民聚居地。殖民者为了夸耀财富、势力与雄厚的资本,竞相以该国最好的技术方式和最流行的风格式样,建造了大批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哈尔滨是在一个短时期间,“暴发户”式地汇集了几十个外来民族带来的东西方建筑文化的优秀成果,它们交汇展现在哈尔滨,留存在哈尔滨,这些成群成片集中体现的灿烂的世界建筑文化的遗产,曾使哈尔滨成为令人瞩目的著名城市。
哈尔滨建城伊始,正逢西方国家流行折衷主义建筑思潮,一些欧洲移民的建筑师很自然地把这种思潮带进哈尔滨。在移民建筑师中,以俄国建筑师为多数。由于沙皇俄国当时比较崇拜法国文化。许多俄籍建筑师到法国留学,或者请法国建筑师去俄国建筑设计,因而俄罗斯建筑一直受法国文化影响。在哈的移民建筑师也莫不如此,这就形成了哈尔滨建筑艺术的更丰富的内容。在同一时期内,巴洛克(中央大街教育书店等)、古典主义(南岗区颐园街1号等)、文艺复兴(秋林公司等)、浪漫主义(市第13职业中学等)、折衷主义(哈尔滨铁路文化宫等)、新艺术运动(省博物馆等)、现代建筑(哈尔滨国际饭店等)、中国古典(极乐寺等)、伊斯兰教建筑(道外清真寺等)等东西方建筑艺术流派,交叉出现,各显风流。早期城市建设者们,将“东方莫斯科”作为他们塑造的城市形象的目标;将“东方巴黎”作为建筑的艺术楷模。应该说,哈尔滨的城市大规模建设,从一开始就是高起点的,促使哈尔滨迅速步入了现代城市的行列。这些近现代外来建筑文化精品出现在世界的东方,使哈尔滨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世界少见的汇聚人类建筑文化精粹的“博物馆”。这些作品为后人了解、认识人类在建筑文化上的发展和成就提供了生动的实物标本。其留存至今,是一笔特殊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研究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