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黑龙江鼓励引导非公经济 制定“36条”破解无形壁垒
2005-03-25 10:38:2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丽静 张桂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5日电 近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从7个方面36条政策措施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出一个全新的政策环境。日前,省政府召开座谈会,面对这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部最系统、最全面的发展非公有经济的政策性文件,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界人士反应强烈。

  好政策关键在落实

  “在当今企业界,有两个很时髦的词儿:‘执行力’与‘细节决定成败’,说的是好的管理措施能否真正见效。其实,政策也存在执行力问题,新出台的36条政策,确实会为企业提供一个大发展、快发展的大好机遇,但它究竟能起多大作用,还要看落实的具体情况。”座谈会上,五常葵花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关彦斌一开口,就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毋庸置疑,看领导重视程度、比政策支持力度,我省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一点也不逊于外省;但为什么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在我省已提出十几年了,成效还不尽如人意?改善环境一提再提,许多置身其中的企业家还发出环境不宽松的感慨。问题的症结不在思想认识上,而在工作力度上;不在工作部署上,而在工作落实上;不在政策法规上,而在社会大环境中。

  对大家的感触与焦虑,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聚昌从专业角度做出了评析。他认为,好政策能否落实好,关键在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上。“经济学中有个‘软政权’现象,指的就是由于公职人员责任心不强、滥用职权或在位不作为,致使好政策在执行中走样,影响政策效应的发挥。”因此,他呼吁我省在“36条”的落实中,切勿出现“软政权”现象,一定要将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让民营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

  建立政府服务质量考评体系

  如何让好政策落到实处,发挥效应,与会企业家更多的寄希望于政府。“千万别让好政策在落实过程中被‘贪污’、‘截留’了,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本身就比较滞后,能否抓住这次政策机遇,对我省来说意义格外重大……”针对大家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质量的一致共识,哈尔滨东金集团董事长张大君提出一个现实的解决办法。

  他说,当前常被人们提起的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应该更直接更明确地改为提高服务质量。因为我们已经落后了,必须拿出行动奋起直追。而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当务之急是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真正让被服务的主体有发言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政府服务质量,让小政府大服务变成现实。当前我们对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只是横向评价,而作为被服务对象的企业,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并没有真正参与评价。这方面,佳木斯市做了有益的探索,已取得了很大的实效。

  借政策暖风破融资难题

  不仅我省,对全国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来说,融资难都是一个共性问题。新出台的36条,在第二方面就专题谈到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说到了企业家们的心坎里。哈尔滨时代工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毅说:“文件中有七八条具体政策措施涉及解决融资难问题,我省应该借助这政策暖风,在解决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上实现突破。”

  绥化市中小企业局局长刘斌对他的观点非常赞赏,他说,多年的工作经历,让他亲眼目睹许多好的项目、好的企业就因为一时的资金周转不灵而落马、甚至倒闭,白白地把市场让出,真让人心痛。如若金融业能够放宽政策,为民营企业多提供一些资金支持,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定会出现另一番喜人景象。

  人民银行哈支行副行长那洪生说,加大金融支持,为深化金融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文件中有许多提法很新,如“项目融资”、“股权融资”等,这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深入学习文件,尽快落实;同时企业也应研究、吃透文件,学会利用文件保护争取自己的最大权益。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