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4月20日电 不能让落后的生产模式把五常大米资源与品牌的优势“消耗”掉———抱此初衷,黑龙江葵花药业日前投资3000万元打造米业龙头企业,通过产业化跨行业整合大米资源,力促五常大米告别散兵游勇式的旧有生产模式。
五常是全国著名的大米产区,五常大米被评为中国名牌并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产地证明商标和国家技术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认证,成为全国唯一通过“双认证”的大米品种。2004年,五常大米产量达到5.7亿公斤,每公斤平均售价比周边县(市)高出15%。但米业企业规模小、效益低的现实却在制约着五常大米的发展。在前不久召开的五常市奖励纳税大户表彰会上,全市400多家制米企业竟然没有一家达到纳税50万元的奖励标准。散兵游勇式的落后生产模式让五常大米这个“中国名牌”尽现尴尬。
要让五常大米真正成为支柱产业,就必须整合资源推进产业化发展。基于多年商海搏击的成功实践,黑龙江葵花药业总经理关彦斌决定投资3000万元建立葵花精制米业有限公司,构建“龙头加基地”的产业化生产模式。葵花米业的第一个举动就是投资100万元建立水稻研究所,聘请长期从事水稻科技推广的五常市农技推广站站长肖清玉担任所长,并将25万元划为肖清玉的个人股本。肖清玉则要确保葵花米业获得优质水稻品种、合作农户获得实用高效的生产技术,构建葵花米业种子、种植、科研、加工及销售的一体化模式。
目前,葵花米业已建起5000亩优质水稻基地并与农民签订种植订单。按设计,2005年葵花米业生产精制米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实现利税1600万元,其中税金520万元。3年内,这4项指标将达到15万吨、7.5亿元、6000万元和19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