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福新村三建校舍集资款惹来纷争
2005-04-28 13:20:1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桓伟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8日电 甘南县甘南镇福新村村民韩玉海反映,1996年为解决村里适龄儿童入学问题,村民们集资、村委会出资、国家投资建设了福新村小学校。然而,2001年村委会在村民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教室低价出售,而村民集资款至今未返还。后来,该村又陆续建了两处小学校舍。

  一处校舍转卖一处校舍闲置

  据村民介绍,1996年建成的福新村小学校共24间教室,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目前,其中的11间教室成了养猪场、12间教室成了米业加工厂。

  据11间教室的房主方俊合说,这11间教室是2002年秋天从一个姓沈的人手中花5.8万买下的,包括房前2500平方米操场、房后4500平方米操场。目前房屋的产权证都已经办理完毕,他一家三口人都住在这里,养80头猪。另外12间教室的位置上建了米业加工厂,目前已停产。

  记者来到福新村第二所小学校,该校有六间教室,建筑面积144平方米。门窗玻璃已有数块被打碎,看得出来教室闲置很久了。

  福新村的第三所小学距离第二所小学校较远,是2004年秋建的。据该校负责人介绍,福新村小学校有三名教师,现有学生33名、幼儿班13名。学校的厕所在教室对面操场上,十分简陋。学校没有通电,手压水井不好使。老师说,自己每天从家里带水来给学生喝。

  三处校舍的由来

  记者了解到,福新村的第一所小学校是1996年春天建设的,村民按人口和土地面积共集资9.5万元,其余的资金由村委会出资、国家投资,建设资金共计32万元。2001年福胜村和福新村并村后,因学生太少,留11间仍做教室外,村委会未经村民同意,把另外的12间教室以4万元的价格出卖了。后来这12间教室租给了米业加工厂。

  据了解,当时由于米业加工厂机器噪音影响学生上课,镇政府责令村委会把加工厂搬出,但村委会以搬运机器费用大、难度大为由,决定加工厂不搬、搬走学校———在本村另建一座学校,用11间教室兑换6间铁瓦房,并承诺谁建设新校舍旧校舍归谁。甘南县某工程队承包人沈怀存承揽此项工程。2002年8月,福新村小学校迁进了6间铁瓦房。按合同,沈怀存成为11间教室的主人,后来沈怀存将教室以5.8万元卖给了下岗职工方俊合办养猪场。

  2004年福新村、福胜村两村合并后,甘南镇中心校要在村中心点建小学校。这样,在福新村三屯重建了福新村小学校。建校费用由甘南镇中心校承担。

  建校集资款之争

  福新村小学的校舍越来越小,条件也越来越差,村民们对此十分不满。同时,村民认为既然建校舍的部分资金是由村民集资的,那么转卖12间教室的4万元钱理应按比例还给村民。

  福新村村长高凤发承认卖校舍4万元现金没有返给村民,而是偿还村集体的债务了。

  甘南县甘南镇副镇长杨清海说,因学校出售等问题,镇政府对福新村支书姚德军已停止了工作,听候有关部门调查。

  杨清海说,未经村民同意,村委会就把卖校舍的钱偿还村集体债务,这显然是错误的。但由于集资款涉及的农户较多,镇里还需进一步调查。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