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拆迁改造 老建筑渐行渐远 专家呼吁拯救老建筑
2005-04-29 14:59:29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现存原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建筑
现存原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建筑
太平间被拆前
太平间被拆前
太平间被拆后
太平间被拆后

  东北网4月29日电题:拆迁、改造,老建筑渐行渐远,传承城市文脉的老建筑何时能列上保护“清单”?

  上个世纪初,中东铁路建成通车,外来文化也沿着中东铁路源源流入哈尔滨。哈尔滨曾一度是27个国家或地区的侨民聚居地。来哈各国人竞相以该国最好的技术方式和最流行的风格式样,建造了大批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在短时期间,汇集了几十个外来民族带来的东西方建筑文化的优秀成果,交汇展现在哈尔滨,留存在哈尔滨,这些成群成片集中体现的灿烂的世界建筑文化的遗产,曾使哈尔滨成为令人瞩目的著名城市;这些近现代外来建筑文化精品出现在世界的东方,使哈尔滨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世界少见的汇聚人类建筑文化精粹的“博物馆”;这些作品也为后人了解、认识人类在建筑文化上的发展和成就提供了生动的实物标本。

  近年来,哈尔滨城建的脚步日益加快,让哈尔滨魅力日增,日新月异。可与此同时,近年来,在拆迁施工建设当中,保护建筑遭遇破坏的事件频频发生,令众多市民痛心而焦急。

  多少楼宇记忆中

  以下是记者简略罗列的一些老建筑遭到破坏事例

  2002年11月   哈尔滨市文联办公楼因邻楼施工不当损坏

  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91号的二类保护建筑(现为哈市文联办公楼)却因邻楼在建设过程中施工不当,致使这栋有着82年历史的保护建筑出现了几十处裂缝,成为危楼,面临房倒屋塌的险境。

  2004年6月   “莎士比亚”剧组损坏国家一级保护建筑哈工大土木楼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0年之前的哈尔滨开埠,是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的,与中东铁路同时诞生,是现存的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的原址。抗日战争时期,哈工大的革命学生曾在这里进行过地下斗争并壮烈牺牲。所以这栋楼蕴涵着极大的历史价值和人文意义。

  2004年8月   中央大街一保护建筑遭破坏

  8月上旬。哈尔滨市中央大街西九道街至西十道街一带为建“欧罗巴街区”而拆得不亦乐乎,那里正在拆楼———在拆1997年就已经公布的三类保护建筑“西十道街综合楼”!

  8月上旬。哈市二级保护建筑秋林公司楼体遭到人为破坏。一楼的近20个窗口被某施工单位扒开,原来的屋檐也已缺失。

  9月初。中央大街改造工程施工正在进行当中。由于周围建筑拆迁施工,造成正在营业的保护建筑(原犹太国民银行)墙体和地面出现多处裂缝,施工工地现场与该保护建筑外墙的间距不过3米,外墙地面下沉。

  2004年9月  媒体接到一市民求助电话:“救救这个保护建筑吧!”

  该建筑建成于1919年,为二层建筑,是当年犹太商人建造的电影院,名为戈罗布斯电影院。其北墙面均出现了明显裂缝,最严重的一间,间隔墙与承重墙之间的裂缝可以伸进去一只手。

  2004年10月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遭受破坏

  保护建筑千疮百孔满“脸”贴花

  哈尔滨道外一保护建筑遭野蛮改造

  二类保护建筑原犹太银行旧址主体被拆只留下一堵墙

  …………

原犹太国民银行临街墙体正从里外两侧焊接钢架
原犹太国民银行临街墙体正从里外两侧焊接钢架
整改后的原犹太银行旧址
整改后的原犹太银行旧址

  专家呼吁:拯救老建筑

  黑龙江省著名建筑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常怀生说,该欧式建筑群落是哈尔滨独有的一个建筑特色,由一个个建筑风格各异的单体建筑组成,体现了多样的欧式建筑风格。它是哈尔滨历史的见证,如果这个群落消失了,哈尔滨的历史文化载体也失色许多。这个建筑组群若被拆扒会让他感到终身的遗憾。

  哈尔滨建筑艺术馆李凤利表示,路网、建筑等组成的城市肌理,也是城市文化的外化和记录。街路和建筑的风格构成了城市印象,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品位。建筑是城市文化的最大载体,保护建筑也是在保护城市文化,那个时代留下的东西是现在怎么做也做不出来的。

  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李述笑认为,哈尔滨是一座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但现在像原哈铁中心医院这样的老建筑已经为数不多了,再扒下去,严重影响城市的历史文脉传承。

  哈尔滨学院人文学院院长龚宏认为,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建筑和会所,应是一个城市历史文明的见证,也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点,它代表一个中国城市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品位,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如果不加以保护,就会愧对历史。失去的是生动的见证,有历史的城市才有价值,北京把四合院拆了就很后悔。    〈〈〈详情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