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宣传模型上是凉亭 建成变煤气加压房 开发商建变味期房遭起诉
2005-05-09 13:55:50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薛宏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5月9日电 购买房屋时,买房者在宣传模型上看到的凉亭,如今变成了煤气加压房,每天输送大量的煤气,让居住在其附近不足20米的河松小区807栋居民胆战心惊。为了拆除这个“炸弹”,居民们将楼房开发建设部门告上了法庭。

  凉亭变煤气加压房

  据河松小区807栋的居民刘景志讲,807栋共有80多户居民,大部分都是在2000年购买的房屋。当时,他和其他居民们在小区售房的沙盘上看到,807栋楼两楼之间是一片绿地和一个凉亭的模型,考虑到这样的环境非常幽雅,都毫不犹豫地与出售河松小区楼房的哈尔滨正达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达公司)签订了购房协议,并在2001年年初相继办理了入住手续。入户时,楼房中间还是一片空地,居民们都认为不久就会建成凉亭。但是到了2001年5月,居民们却发现凉亭变成了煤气加压站,而且距四面居民楼的距离最远的不过十几米,成了807栋楼旁的一个“炸弹”。于是,他们多次找到正达公司以及河松指挥部,要求按照沙盘所示拆除煤气加压房,还建凉亭,但都遭到拒绝。于是,807冻的张星奎等6户居民以虚假广告纠纷将正达公司和河松指挥部告上了法庭。

  缺证据居民败诉

  因为在河松小区的售楼沙盘上,并没有明确的用文字标明807栋楼房中间看似凉亭的建筑是凉亭,居民们除了模型照片外又拿不出别的证据,2002年9月27日,法院审理后以这6位居民确认建筑物是凉亭证据不足,驳回了6居民的诉讼。

  6位居民不服,上诉到哈市中级人民法院,2003年1月16日,中级法院审理后维持了原判。可是随后,居民刘景志在《哈尔滨市城市管道燃气管理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中看到,管道中心线两侧各50米范围内不准燃放爆竹、烧荒或其他动火行为,管道中心线两侧20米范围内不准取土、挖塘、盖房或修建其他建筑物。这让他和其他的居民都非常迷惑。他告诉记者,以虚假广告纠纷起诉后,他们确实拿不出沙盘上明确标明凉亭字样的证据被法院判败诉,但是这也不代表煤气加压站就能设在807栋前,否则按照《哈尔滨市城市管道燃气管理办法》,他们连在家动火做饭都是违规的。于是,作为其他6户居民的代理人,刘景志提起了申诉。

  在申诉的合议庭上,记者见到了正达公司和河松指挥部的负责人。他们对此表示,在和住户签订购房协议时,合同中答应的条件都已经完成,售房的资料、沙盘都只是给购房者的一种参考,807栋楼中间的模型就是煤气加压站,而为了加压站美观才建成了凉亭式,看看模型就断定是凉亭,这是购房者本身认识错误,并不是虚假广告。

  目前,双方仍各执一词,刘景志等居民表示,如果申诉败诉,他们将通过煤气加压站与法规不符另行起诉。

  标注不清蒙顾客

  据了解,在哈市购房时宣传与实际不符的事情多有发生。2002年,哈市居民王女士在南岗某小区购房时,从售楼处的沙盘模型看到规划中的小区中心绿地有几千平方米,还有大型的幼儿园,但入住时却发现中心花园处兴建成了楼房,规划中的幼儿园也成了公司办公楼。王女士一气之下联合其他业主把开发商和物业管理公司告到了法院。2003年,吕先生在道里区购买了一处商品房,当时宣传品和销售人员都称小区整体绿化率高,而且还借鉴了苏州园林的设计,可进户时园林却是一片空地,开发商称由于气候原因在秋冬季节不适合栽种树木花草。到了2004年夏天,吕先生见小区内歪歪扭扭地种上了几颗小树,找到开发商一问才知道绿化工作已经结束。

  购房者之所以因小区宣传的配套公共设施与实际不附和开发商产生纠纷,主要是开发商在宣传时经常采用含糊标注、钻文字空子等把戏造成的。

  据了解,目前哈市在购买房屋时,签订的购房协议中只是对房屋本身进行注明,开发商宣称的小区公共设施、环境规划并不写入合同。一些市民在购买房屋后,经常发现小区的公共设施、环境建设缩水或与事实不符,但是只凭当时售楼者介绍和标注含糊不清的宣传材料,即使起诉多数都是证据不足。因此,一些市民呼吁,如果可以责令将规划的公共设施、环境建设的规划写进购房合同中,就使得楼房的销售者无法进行含糊不清的虚假宣传,保证了住户的利益。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