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5月10日电 记者昨天从哈尔滨市统计局了解到,2004年,哈市就业人员为464.4万人,比上年减少0.06万人。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失业人员技能单一、就业环境不宽松、中介市场混乱等原因成为影响哈市实现就业再就业的主要原因。
据介绍,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相当一部分人面临下岗失业,导致哈市形成下岗失业人员、新增劳动力和外地来哈务工人员、农民工和大中专毕业生多方汇流的局面。这成为哈市就业劳动力总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其次,下岗失业人员自身因素影响再就业。随着哈市国有企业改组转制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从传统行业中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他们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难以适应新技术的需要。而新兴的产业、行业需要的大批技术工人却供不应求,这就使一批下岗失业人员难以实现再就业。另外,一些下岗失业人员受传统观念影响,怕脏、怕累、怕丢面子,大钱赚不了、小钱不愿赚,只想干轻巧、舒服的工作,对辛苦脏累的工作不愿屈就。
再次,就业环境不宽松,影响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积极性。据调查,在自主创业中,哈市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的下岗失业人员较少,商贸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仅有少数正在办理有关手续,有些市场摊区退路进厅后,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摊位较难。此外,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农民工进城打工的积极性。
再就是,劳动力市场不完善,“黑中介”、“马路劳务市场”冲击劳动力市场正常运行。哈市现有正规的劳动力市场50多家,但并未实现全市联网,就业安置实名制也没有启动。职业介绍机构233个,全年为36万失业人次(员)提供了职业介绍服务。但一些非法劳务市场和“黑中介”劳务机构的存在,损害了求职者的利益,挫伤了求职人员就业的积极性。据有关部门统计,仅哈站、哈东站及滨江站三大铁路客运集散地附近就有数百个“黑中介”,哈市自发形成的“马路劳务市场”也不下50处,这些都冲击了劳动力市场的规范运行。(王健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