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离了“拐棍”不会走 家教误区滋长学生依赖性
2005-05-14 05:33:34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吕晓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5月14日电 自从《生活报》“晓艳找名师”专栏推出以来,在接咨询电话的过程中记者发现,打来电话的多数都是家长,虽然问的问题都不太专业,但家长还是不厌其烦地咨询。许多学生则说,由于平时什么事情都由家长来代做,所以有了依赖心理。老师表示,现在不管孩子有什么问题,家长都会包办代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呵护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来做。9日,记者在哈市多所小学门口看到,本来应该背在孩子肩上的书包都在家长手里拎着。

   哈市庞女士给本报发来的电子邮件里说:“我儿子今年小学四年级,以前学习成绩一直是前三名,最近因我的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管他的学习事情,结果在本次月考中,学习成绩下降到二十几名,这使我领悟到,孩子的自学习惯太差,以前一直是我在督促他学习,一旦丢掉我这只‘拐棍’,他就不会走路了。”

   哈市一位孩子已经读大学三年级的家长无奈地对记者说,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所以不管什么家务活她都不让孩子干,怕耽搁她学习。现在孩子每周末都将脏衣服拿回来洗,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主意,连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孩子都让家长说了算。

   有关部门对9778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职业指导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五成大学生找工作依赖他人,大学生多数没有职业规划。

   调查发现,有39.6%的大学生在毕业时通过网络找工作,36.5%的人通过由学校、导师向用人单位推荐的方式,还有15.9%的人请求家人和朋友帮助推荐工作。其中,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渠道找工作的大学生只占19.7%。过多地依赖学校、导师、家人、朋友,导致毕业生并不清楚如何正确撰写自己的简历。大部分的大学生并没有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规划。

   近日,哈市初中毕业班正在填报中考志愿,而初中生真正自己填报志愿的却寥寥无几,很多学生都把这件事交给父母,自己根本没有任何想法和意见。对于这种现象,哈市第41中学校长张英杰说,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家长,家长的这种做法只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应该让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不是局限在家庭和学校两点之间。

   哈市第13中学校长韩在山说,许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还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到学校进行试讲都由父母陪着。韩在山认为,目前社会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已经走入误区,做什么事不考虑孩子的主观意愿,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给孩子设计一切,家长对孩子关注、关心和爱是对的,但这些爱应该有科学性。现在的孩子普遍缺少责任感,是因为家长把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全部承担了,孩子不会刷碗、洗衣服,在父母那里连基本的生存能力都学不到。韩在山说,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

责任编辑: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