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5月14日电 黑龙江绥棱县清地源、清合同、清户籍,理清头绪,化解纠纷,如今农民种地更加舒心了。
据绥棱县信访办介绍,税费改革后,特别是“一免两补”政策出台后,因土地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十分突出,土地纠纷一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80%,到省、市的越级访、集体访也时有发生。
绥棱县先清地源,下大力气对全县76个行政村的所有机动地重新核实。他们从丈量土地入手,清理账外地,组成县、乡、村联合工作队,并吸收村民代表参加,对农民承包田以外的村集体管理的机动地、预留地、开荒地等土地资源,逐地块进行丈量。充分依靠群众,鼓励广大村民参与土地丈量。经过实地丈量,全县共清查出账外地1.1万亩。
再清合同。对顶着不退、仗权包地、设置各种障碍的干部和农户,由县纪委牵头,成立由公、检、法、司等部门参加的专案组,区别不同情况,依法废止合同。目前,全县共废止合同、收回不合理发包土地1.7万亩。克音河乡一农民,在他儿子任支部书记期间仗权以很低的价格将实际320亩的林地、荒地按180亩承包到手,而且承包期一签就是15年。在详细调查取证、多次做思想工作未果的情况下,依法废止了合同,撤销了其儿子党支部书记职务。
再清户籍。清查当地群众按政策是否应得承包地。经过对7个省120个县的调查核实,共清查出已在外分得土地的农户215户,涉及土地4305亩。 在土地“三清”工作中,绥棱县没有单纯就化解土地纠纷开展工作,而是以村为起点,采取统筹推进的办法,深入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建立维护农村稳定的长效机制。该县完善了土地档案管理机制,对重新丈量、核准的土地,都统一设立了台账,建立了规范的土地档案,做到面积清楚、地块位置清楚、承包人清楚、承包年限清楚、承包金额清楚,规范管理,堵塞漏洞。同时完善了土地流转机制,明确要求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必须通过村委会,在村备案,实行档案管理。
“这样清查对国家和个人都有好处,老百姓也放心了。”村民冯国军现在心服口服。泥尔河乡跃进村党支部书记孙立坦言:“农民比较欢迎土地三清工作,清查以后,机动地重新发包,增强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同时也还村民一个明白。”
到目前为止,绥棱县共清查承包田以外的村集体管理的土地10.6万亩,清理承包合同8851份,筹措资金580万元,收回土地2.8万亩,妥善解决了80%的土地纠纷。“老上访”现在不上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