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当书记就得豁出自己 记洪河农场第七作业区党支部书记邵根泽
2005-05-17 13:33:3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5月17日电 题:当书记就得豁出自己——记洪河农场第七作业区党支部书记邵根泽

  初夏五月,由建三江垦区分局党委选拔组成的英模报告团做的事迹报告,牵动了一双双泪眼和一颗颗滚烫的心。他是最后一个走上讲台的,他用微微颤抖的声音开始讲述:“我叫邵根泽,来自洪河农场七区……”

  邵根泽今年49岁,老家在山东一个贫困山村,上世纪70年代他带着一家老小,来到了建三江分局前进农场12队,3年后12队划归洪河农场,邵根泽踌躇满志,开始了他生命中另一个崭新的航程。

  1992年初,农场党委任命邵根泽为七区党支部书记。从上任开始,“入党就意味着奉献,而不是索取;当干部就意味着服务,而不是享受”就成了他的勤政座右铭。12年来,邵根泽的信念从没变过。

  邵根泽家有台人称“赔钱车”的拖拉机,农户有活找他,啥说的也没有,有时连油钱都不要。每年他都先帮无机户耕种,等轮到他自己时,“高产期”都过去了,所以别人家的车挣钱,他家的车赔钱。有人风趣地说,老邵这个书记当得吃粥都赶不上热乎的。1998年冬天,粮库出了一个卖粮信息,如果抓不住时机,就要落价,邵书记听说后,连饭也顾不得吃,挨家挨户通知,一直到第二天清晨才回家,由于抢抓及时,七区农户的粮食都卖上了好价。仅农户王维福一家就多卖了1000多元钱。

  “当干部就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邵根泽把这句话作为自己为官的基本准则。他恪尽职守,心无旁骛,他的最高追求就是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做好为民谋福的每一件事。

  许多水稻户为了省钱喜欢扣小棚,对扣大棚育苗不认,说那玩艺既费事又费钱。邵根泽读过水稻书,知道大棚育秧的好处,就动员农户扣大棚试试,果然稻苗长势喜人,同样的地,产量却提高了三成多,从这儿以后,七区没有不扣大棚的。仅此一项,每年为全区农户增加效益30多万元。

  1996年,几家农户粮食不够,邵根泽就替他们赊了12.5吨白面,让他们一点点还给自己,到年底,几个人都走了,但白面却还回来不到三分之一,剩下的全由老邵个人承担。从1995年起邵根泽无偿为稻农捐献钱物折合人民币2万余元,捐菜1000多公斤,豆油110公斤,白面6500公斤,衣物20余件。为集体、为百姓他豁出一切,而他自己节俭朴实,从不讲究吃穿,一辆自行车骑了好多年,家里没有家具,电视还是黑白的。

  七区变了,百姓的日子好起来了,全区肉牛存栏150多头,绒山羊4000多只,有30%%的农户年收入在五到七万元,有70%%的农户年收入三到四万元。职工看上了有线电视,吃上了自来水……

  邵根泽同志也因此赢得了上级组织的认可和洪河百姓的拥戴。近年来,他先后被评为总局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省劳动模范,2004年又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邵根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人生信条,展示出当代优秀共产党员的新风采……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