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用青春染绿大山--记优秀共产党员育林功臣孙海军
2005-05-18 10:34:5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谭迎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5月18日电 题:用青春染绿大山--记优秀共产党员育林功臣孙海军

  20多年坚持不懈,累计造林12万亩,在伊春市出现了一位令人敬仰的与马永顺齐名的种树模范孙海军。

  年近花甲的孙海军,1970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伊春市双丰林业局采木、育林,一干就是34年。1983年林业局党委任命他为福民经营所主管营林的副所长。也就是从那天起,他由砍树人变成了种树人。

  孙海军原本是学采运机械的,当他感到营林工作的严峻形势和紧迫任务后,开始转向学营林,抓育林,向造林不成林的课题挑战。

  他把造林地当作实验场,潜心钻研育林知识和技术规程,创造实施了“均匀造林法、直镐植苗法、整地留树法、落叶补云(杉)法、春秋割条法”等造林办法。福民经营所的人工林造一片、成一片,他的做法被当地人骄傲地称为“孙海军造林法”。

  按照营林标准,5年保存率达到70%就算好林子,而福民经营所的人工林保存率却接近100%,孙海军创造了高寒地区育林高成活率的奇迹。2001年东北林业大学聘请孙海军为兼职教授,并把福民经营所作为育林科研基地。

  如今,福民经营所方圆72平方公里内的66处山坡、100余条沟系都重新披上了绿装。自2001年开始,孙海军带领他的生产工组已间伐了2900立方米松木杆,销售收入达190多万元。

  育树如育人,短期内看不出个结果,稍不认真就会出现“一年青、二年黄、三年见阎王”的惨象,孙海军对育林有着深深的责任感。

  由于造林费用无法保证,组织劳力成为大面积更新造林最令人头痛的难题。每年春夏秋季,孙海军都得挨门挨户,苦口婆心地动员人们上山营林。20年他走过的山路有8万多公里,足迹遍布福民经营所24万亩施业区。

  双丰林业局原是全国最穷的5个林业局之一,人均工资200多元,曾连续37个月发不出工资。在“北雁南飞”的大潮中,与他同时分配到双丰林业局工作的8个大学生都走了,而他却把根扎在了双丰。为此,妻子张素华1973年同他结婚后就从城镇搬到了山沟,一呆就是三十多年。现在,拥有12万亩人工林的福民经营所已经变得“家大业大”了,而孙海军夫妻仍住在约40平方米的普通民房过着清贫的生活。

  2000年国务院授予孙海军“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1年7月孙海军同志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黑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2003年1月孙海军同志被黑龙江省委授予“廉洁从政”十大标兵称号。

  面对如此多的成绩和荣誉,孙海军说:“林子是群众造的,成绩应该归功于党和人民,我只是干了本职工作。”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