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30日电 初识陈秋凯,是在宝清的农民科技节上。他戴一副金丝眼镜,衣着光鲜,指间夹着玉溪烟……
原以为他是外地来的客商,经人介绍后才知道他是宝清县七星泡镇的一位种药的农民。
“四年前,我种的也是玉米、大豆那老几样,汗珠子掉地下摔八瓣,也就混个供吃供喝,两个孩子要花大钱,上大学,我想都不敢想。现在好了,我不仅能供两个孩子上大学,要是他们行的话,我还可出钱继续供他们深造。”老陈轻松地说着。
老陈真正发迹,还要从四年前说起。一天,他在报纸上偶然看到了农民种植北药致富的信息,一下就吊起了胃口。他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和宝清县完达山北方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取得了联系。在那里,他不仅学到了“真经儿”,还享受到了“贵宾”级服务。老陈有了底气,他当年就大胆地甩掉“老三样”,试种收益丰厚的“防风”。秋后一算账,吓了他一跳,收入涨几倍。转了年,他一下包下200亩,秋后5万元入账,家里的生活一下从温饱变小康。
老陈“好吃不撂筷”,他总琢磨着让这200亩地多出钱。他有空儿就捧着书本看,缠着专家磨。除了吃饭、睡觉,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到了学习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上。只要听到谁的“北药”赚了大钱,老陈变着法儿去取经儿。听说有种微生物复合肥能提高“北药”的产量和品质,他想法儿弄到手。为了检验肥效,他把施肥时间、用量、温度、风向都记的清清楚楚。他迷上了“北药”。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老陈的投入比以前少了10%,产量却提高了20%,收入猛增30%。现在,老陈种“北药”成了规模,自己也从生产者变成了经营者。农忙时,田间耕作要雇几十人,一天工钱就掏出1000多元。“农民致富要敢投入,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老陈得意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