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哈尔滨市上游街上一处老居民楼倒塌。
东北网5月30日电 “你看这墙根,缺了多少砖;这墙,手都能伸进去。”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医街58号居民高春艳,边说边把手伸进一楼的墙体。 楼内居民也反映,这幢楼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建造的,原为四层。1953年发生过一场火灾,顶层及房盖被烧毁,改造成现在的三层居民楼。楼内没有上下水,全楼共用一个自来水龙头,住户家里没有厨房,只能在起居室或公共楼道内点火做饭。楼内有37户居民。2004年12月,因一楼一户人家用炉子取暖,燃着了烟道内的附着物,火从墙体的裂缝中蹿出来,发生了一场火灾。火灾后很多住户就从楼内搬离了,有几个困难户因难以支付租房的费用,最近又搬回来居住。 记者走进楼内,一束光透过二楼平台的墙体照射进来,二楼到三楼的楼梯用角铁简易加固。三楼还有人家在居住,走廊的棚已经变形下坠。在去年失火的那家房子里,木制房梁被火烧的只剩下一半,地板也已发生倾斜。据居民反映,这幢楼十多年前就存在安全隐患,直到2004年4月才被确定为局部危房。 在上游街114号,居民张老先生告诉记者,这幢楼建了80年了,是砖木结构的,总共住着20多户,三楼住的少,只住着4户。现在上水不好,一楼还好一些,很多时候大家到一楼打水,水管在墙体里,所以里面锈了没办法维修。这幢楼底下挖了个地下室,一楼地板开始下沉,地下室现在闲着没人用。早些年一年来维护两次,这几年基本不来维护了。另一位居民介绍说,这楼没有烟道,烟从楼的风眼走,特怕着火,雨天还担心房顶漏雨。 记者又查访了几处老房子,大多存在维修维护欠缺的问题。老住宅楼居住面积普遍较小,楼道内堆放杂物多,不但造成通行困难,多数又是易燃物品,消防安全隐患问题也很突出。而这些老房子的院内,私接滥建的棚厦几乎占满空间,行走都很不便,一旦发生火灾或其他突发事件,院内很难进入救援车辆。 据了解,居民楼使用年限平均为70年,存在安全问题的住宅楼,要确定为危房,需经百姓举报和有关部门调查摸底,对建筑物鉴定以后,按照拆迁补偿进行补偿,才能对危房实施拆迁。年久失修的老住宅楼,必然存在安全隐患,而从存在安全隐患被定为危房到拆迁的这段时间内,如何对其加强维修维护,提高消防安全水平,以保障居民安全,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