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5月30日电 近日,多名牡丹江市的官员收到敲诈信,在当地引起普遍关注。
据生活报报道,5月16日,牡丹江的两家报纸同时刊登了一条消息:记者获悉,近日在牡丹江市出现了几起假借中纪委名义发函或打电话给某些领导干部的敲诈事件。市纪委明确指出,这是一种违反纪委办案程序和规则的行为,特告诫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不要轻信上当,凡接到此类函件或电话的同志在向市纪委办公室报告的同时,也应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领导干部被敲诈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近日,敲诈勒索全国各地79名领导干部共计39500元的兰某、傅某分别被佛山市三水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和二年。
浙江最近破获一起敲诈局长案,犯罪嫌疑人自称"杭城问题官员猎捕大队大队长",将一封"反腐调查信"寄给浙江省240位局长,以在网上公布调查结果并举报至中组部、中纪委为撒手锏,要求收信官员交纳"免调费"28000元。
掌握公共权力的领导干部沦为被敲诈的对象,不能不令人深思。敲诈者看中的是领导者手中的权力,认为这些官员有问题、心虚。"苍蝇不叮无缝蛋",这么多犯罪嫌疑人不约而同地将黑手伸向领导干部,甚至有的还屡屡得手,说明一些领导干部确实存在问题。我们痛心地看到,个别领导干部"早上围着轮子转,中午围着台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一辆车、一座楼;一杯酒,一头牛。"什么百姓疾苦,什么党纪国法,统统被抛到脑后。
腐败是导致社会不和谐和不稳定的最大政治风险源,它直接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度。影响社会和谐的许多问题,多少都与腐败有关。深入反腐倡廉、坚决惩治腐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一腐百病生。哪里有腐败,哪里的党群、干群关系就比较紧张,社会矛盾就容易突出。因此,加强对公共权力的规范和约束,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更是搞好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要求。
要减少乃至杜绝此类"敲诈官员"事件,为官者要认真对待人民给予的权力,廉洁自律,注重道德修养,保持洁身自好,拒绝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诱惑。同时,更需要加大预防和惩治腐败力度,坚决打击此类犯罪,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