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节约成本增效增收庆安农民种田注重科技含量
2005-06-13 13:53:0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兰亚军 孙向阳 李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3日电 如果说庆安农民去年增收靠中央政策及政策落实到位的话,那么今年该县农民则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高唱科技戏,大幅增收将成为事实。这是当地官员和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去年,庆安农民人均增收超过了一千元。可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更高的效益?庆安人开动脑筋,决定继续扩大科技的贡献率,让绿色食品之乡的第二次革命来得更猛烈些,从而促农增收。

  5月中旬,记者看到该县水稻种植户的两段式育秧秧苗茁壮成长,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大棚适应,马上将移植到大地上。而钵体育秧和机械插秧的各项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

  在丰收村王振生家的节能温室里,由于第一阶段用土不适,稍稍发黄的秧苗在县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已经“缓”了过来。而旁边一个棚里,老王的老伴儿正忙着向邻村的稻农卖秧苗。老王说,这种育秧技术不多花多少钱,可水稻增产却是惊人的。

  老王采用的技术叫两段式育秧。他已种植三个年头,第一年8分地,垧产20000斤。去年种了两亩,垧产又提高两千斤。老王粗算,他去年比别人多收入1500多元。今年,他扩大了种植面积,准备种8亩地。老王的成功,调动了大家种植的积极性,纷纷前来讨教。目前,老王光卖秧苗就赚了6000多元。

  这种两段式育秧,3月15日左右下种,比普通的水稻提前了一个月。县农技推广中心李友君主任介绍,这种技术就是让水稻提前生长,抢到了积温。水稻不但长得高,穗儿还长。垧产在两万斤以上,高的可达到两万五千斤。

  在庆安,不光老王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甜头,扩大了种植面积。还有许多像他一样的稻农也在尝试县农技部门推广的新技术。

  记者还发现,目前该县的水稻育秧棚室多种多样,有大温室、棚中棚、简易棚、连窗棚。而连窗棚造价只有200元,使用3年。新技术,不但增产增收,还节约了种子、化肥和农药,实现了节本增效。

  目前,全县两段式育秧种植面积由去年的5000亩扩大到3万亩,钵体育秧面积达到20万亩,机械插秧面积达到20万亩。李主任估算,今年,全县采用新技术的种植面积将近全县种植面积的一半。另外,还不包括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因为大豆、玉米和水稻都采用了测土配肥。

  为了把扩大的种植面积,真正种好。该县开通了农技110,农技人员全部实行挂牌服务,回答农民关于技术的咨询,需要到现场的,规定在两个小时内到达。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