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朝二品官服。 |
![]() |
“道台府”总管家书信封。 |
东北网7月1日电 6月30日,道外区文体局为道台府民俗展厅又挖掘出5件“宝贝”,截至目前收集的民间民俗物品达1000多件。
道外区在民间民俗挖掘过程中,根据居民提供的线索找到了当年道外区茶叶商人苏焕章的后代,其后代苏女士将其父亲的一张钱票和当票捐献出来。据了解,苏焕章于1930年左右来到傅家店(现道外区),在现在的道外区三道街开设茶叶商店,并先后于现在的头道街、二道街、六道街分别开设过茶叶商店。从苏女士捐献的钱票和当票来看,是道光三年的物品,票面分别标明是“羲聚恒(汇票)、德福顺(当票)”。
道外区居民无偿捐献的一封近100年的家信信封,保存完整,反映出当年一段家人之间的亲情。该信封上清楚地写明:“捎递道台府门管事 王熙坤家兄亲启 熙尧缄上”。据道外区文体局副局长李长海介绍,该信封应该是1910年左右的家信,“道台府门管事”是当年道台府一名类似于总管身份的人。
从本次挖掘出来的5件文物中,一件文书让人惊喜不已。据介绍,此证明文书是俄国人到哈尔滨市通货贸易后,还要到吉林时,清政府开具的通关证明文书。此文书是由执贴人出具后,道台府官员签发的。其内容为:此证:亚历山大经海参崴至滨江市易欲往返吉林市易途由恕所在守官准行,请巳判命谨核,宣统三年五月七日,官员批准时间为五月二十日滨江道台。
5件文物中还有一件清朝官服,胸锈“锦鸡”图案,其正式称呼为“补子”,据介绍这是清朝二品官员身穿的官服。该官服金线走边,金扣为纽,这件宝物虽然在民间收藏时破烂了一些,但是经过当代能工巧匠的一个月时间的修补,又重新焕然一新,其布料上有暗花,布料像绢。
5件文物中最后一件是一张“通告”,其年代虽然不远,但是反映出来当年人民政府对民间文艺工作的重视。道外区文体局副局长李长海从道外区老仓库中找出来的“通告”,成了目前发现的、最有解放初期时代感的民俗物品。通告写明:政府为发扬民间文艺特指定北市场“杂八市”为自娱场所,凡戏曲评书等艺人都应集中北市场内,不得有街头清唱小班有伤大雅,各戏班皆可在八杂市内凭屋开设。西傅家店文化馆1947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