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7月12日电 几年前,一位俄语教授让自己的孩子由学俄语转成了英语,原因是他认为学英语选择就学、就业的空间更大。然而,记者从黑龙江省大专院校了解到,随着对俄经贸战略升级,国家对俄语人才需求不断加大,俄语毕业生很“紧俏”,甚至没毕业就被抢“订”一空。
学生及家长观念存在误区
学了俄语会不会耽误孩子的前途?是家长面对选择时的首要问题。
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绝大多数好学校、好专业都与俄语考生无缘。大学毕业后,无论是出国还是就业,学英语的考生就业选择空间更大。生活中,大家对英语的认知率更高。
此外,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也基本都是英文,如果让学俄语的学生学计算机肯定比学英语的考生要吃力。这让身处信息时代的学生和家长们感觉到,现代社会中英语的利用率要明显高于俄语。
市场需求这根指挥棒对人们选择语种起到很大的作用。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哈市对俄贸易红火,俄语人才奇缺,许多学校的俄语老师纷纷被各外贸单位聘走,那时是一个学习俄语的高潮。随后学习俄语的人数逐年减少,黑大俄语专业有时一年只能招上一个班,有时甚至隔年招生。
黑大俄语生没毕业就被抢“订”
对目前中俄关系及国际格局缺乏全面了解,是导致家长对俄语发展忧虑的直接原因。
今年初,中国与俄罗斯确立“面向21世纪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同时应该看到,21世纪的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仍举足轻重,其在宇航业、飞机制造业、医学、教育等领域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中俄关系决定了对俄语人才的需求量必将逐年上升。
据了解,近两三年,我国与俄罗斯交往频繁,对俄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然而,哈尔滨市中学俄语的滑坡,导致了大学俄语教学的滑坡。记者在哈尔滨市一些高校采访得知,一些学校的俄语学院近几年均有未完成招生计划的情况,这同国家对俄语人才的需求形成鲜明对比。据黑龙江大学教育学教授王玉林介绍,认为俄语生不好找工作是家长们的认知误区,近两年大学生就业难,可该校俄语毕业生却在大四上学期就已基本上被用人单位“预订”一空,国家各部委、部队、商贸边贸成为俄语人才需求大户。
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大势所趋
从在哈高校的俄语教学情况来看,尤其是招了俄语零起点的学生后,生源问题有所缓解,但是懂俄语的复合型人才仍显不足,同声传译、高级口译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哈尔滨市翻译协会负责人、市外办美大处处长宋向东说,目前我国有70多所高校设有俄语专业,但学习语言仅仅会说是不够的,社会需求正朝着既懂语言,又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所研究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据悉,科技俄语在全国都是弱项,作为《俄汉详解大词典》的编撰者之一、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教授李锡胤建议,俄语教学应分两个阶段:一二年级要强化教育,只练语言,多请外教,进行封闭式教育;三四年级进行综合教育,让学生去学习法律、物理、化学等专业知识,培育复合型人才。俄语人才的培养应分两个层面,一是为哈尔滨市对俄合作服务的俄语旅游、法律、物理等复合型人才,另一个是高层次人才,要扩大博士点、博士后工作站的招生数目,为全国培养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