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5日电 从黑龙江省省会城市哈尔滨到石油之都大庆,再到重工业城市齐齐哈尔,绵延200多公里,交通沿线的两边多是大片的盐碱地、废弃地,放眼望去,辽阔而苍凉。
今年3月,黑龙江省提出的一个名叫“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规划,使这里成了吸引国内外投资者追捧、经济学家关注的“热点”。
三市区划界限打破
据工人日报报道,所谓“哈大齐工业走廊”,就是今后15年内,在从哈尔滨经大庆到齐齐哈尔的交通沿线两侧,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合理利用盐碱地、废弃地,依托现有工业基础、产业优势和科教人才资源,辟建一条约长200公里的“工业走廊”,即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为800多平方公里的新型工业经济园区。
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说,之所以选择在这个地区做“工业走廊”有几个原因,一是有土地,但不是基本农田,主要是重度盐碱地和废弃地。二是这个地区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人口为2000万,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有三个大城市,产业基础非常雄厚。三是有较强的科技实力,这三个城市集中了全省众多的科技人才和人力资源,普通高校有40所,占全省的72%。除科技人员外,还有训练有素、技术娴熟的产业工人大军。四是交通便捷,从齐齐哈尔到哈尔滨,铁路提速后,可在两个小时内到达。
黑龙江省正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解决黑龙江省新上建设项目增多与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而提出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这一战略构想的。这样,既增加建设用地的规模,保证项目建设需要,又减少对耕地和农业用地的占用,保证农业生产需要,实现加快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四步目标推进发展
据介绍,黑龙江省确定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目标主要分为远期、中期、近期目标和启动区目标。远期目标到2020年,将用15年的时间,开发利用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地和农用地862平方公里(其中重度盐碱地837平方公里,农用地25平方公里)。中期目标到2015年,用10年时间,开发利用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地和农用地达到571平方公里。近期目标到2010年,用5年多的时间开发利用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地和少部分农用地274平方公里。
启动区目标是今明两年,启动建设112.3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并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入区,规划投资61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62亿元,产业项目投资452亿元,启动项目241个,其中超亿元的项目93个,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9个,预期新增地区生产总值150亿元。
目前,黑龙江省已明确提出了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发展方向,即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通过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加快推进全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招商引资效应显现
据了解,哈大齐工业走廊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把土地或项目区开发和经营权一次性转让给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财团或政府,由他们自己组织,按照政府规划配套建设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开发项目。与此同时,黑龙江省政府就吸引和促进国内外投资者积极参加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出台了用地、财税、科技与人才、投资等方面的一系列扶持政策。
经济学家萧灼基认为,哈大齐工业走廊符合国家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战略布局,应该把这一“工业走廊”铸成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响亮品牌。
黑龙江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虽然现在哈大齐工业走廊还在起步、规划阶段,但其招商引资的独特魅力已经开始显现。
在前不久结束的“哈洽会”上,已有六户俄罗斯企业签约入“工业走廊”哈尔滨区域。7月7日,在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起步区,韩国投资5亿美元、占地面积4.18平方公里的“哈尔滨-韩国工业园”建设项目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
事实证明,哈大齐工业走廊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篇大文章中是很有新意的一个章节,将成为黑龙江省振兴老工业基地新的增长极。